本报综合人民日报、中央电视台消息 由中外科学家联合开展的“黑龙江流域白垩纪生物群与K/T界线研究”目前已进入“厘米级”的精度研究阶段,这标志着在中国境内即将寻找到完整展现6500万年前后生物灭绝与复苏事件的地层记录,并将为黑龙江地区陆相K/T界线的最终确定起到重要推动作用。
K/T界线是指距今约6500万年的、中—新生代之交的白垩系(K)与第三系(T)之间的地层界线。白垩纪时期,以恐龙为代表的陆生动物和以菊石为代表的海生生物在此间曾空前发展,并在白垩纪末迅速消亡,代之而起的是哺乳动物和被子植物的大发展。这一全球性的生物地质事件一直是国际地学界关注的热点。
世界上的陆相K/T界线目前仅在北美有较精确的确定,2002年,我国科学家首次在我国黑龙江流域发现陆相K/T界线线索。我国科学家详细研究了K/T界线附近时期的生物和地质事件,提出了有关该地区恐龙灭绝原因的新观点,为探讨全球性的K/T界线重大生物演化事件提供了新的资料。
目前,该陆相K/T界线研究已锁定在黑龙江嘉荫县乌云镇附近的小河沿地区。通过野外钻孔验证和室内分析,该项目组已发现了K/T界线附近典型的、白垩纪最晚期及第三纪最早期的生物化石组合,研究已进入“厘米级”精度的最后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