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0009版:媒体点击
3  4  
PDF 版
· 感人的债主们
· 从作坊到“还债公司”
· 章铸和他的三十六位债主
· 债务凝聚成的和谐群体
· 一个不留退路的承诺
· “疯子”万平 自费治沙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6年7月10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从作坊到“还债公司”
  罗凤仙同厂姐妹黄胜玉是章家的债主。回想当初章铸夫妇偿还她第一笔欠款的情景,不免感慨唏嘘。

  那是1994年春节前的一个夜晚,罗凤仙冒着寒风上门,把一个装着500元现金的信封送到黄胜玉手中。这一年,章家夫妻俩摆地摊,搞贩运,打零工,站柜台,连挣带省,攒下1.28万元。他们按借款比例把这笔钱分成若干份,500元,300元,最少的只有50元。罗凤仙挨家挨户送上门。黄胜玉说,虽然债主们拿到的仅仅只有欠款的1%,但大家看到的是章家夫妇的一片诚心。

  自此以后,每年春节,罗凤仙都会一家一户地上门,一笔一笔地还债:第二年,2.2万元,第三年,3.52万元……年关还债,成了章家的“惯例”。这期间,章铸由于过度劳累,两次遭遇意外事故,一次股骨粉碎性骨折,一次让车刀切断了手指。

  就在艰苦奋斗的第三年,章铸过去的厂长,也是他们债主的陈子凤登门造访,看到章家艰难的生活,说:“你们天文数字的债不是靠吃萝卜酱菜可以省得出来的。老章技术好,为什么不发挥特长自己创业呢?”

  一语点醒梦中人。章铸凭着机械方面的悟性和技能,在家里开起了小作坊,利用一家工厂深夜闲置的车床,生产药品批号打印机。夫妻俩又当工人又推销,第一年竟然赚了10万元!他们拿出8万元还了债,2万元投入再生产。

  章铸抓住了难得的市场机遇,生产规模逐渐扩大,作坊变成了公司。公司的经营目标就是赚了钱还债,他规定公司每盈利1万元,必须拿出8000元还债。夫妻俩称自己的公司是“还债公司”。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