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0009版:媒体点击
3  4  
PDF 版
· 中印丝绸之路 浙商喝头口水
· 哥德堡号重返中国酝酿购宝之旅
· 中国—南亚陆路大通道初具雏形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6年7月7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中印丝绸之路 浙商喝头口水
  昨天上午11时30分,西藏亚东仁青岗边贸市场开张迎客,1962年边境冲突后关闭了44年的“中印边贸之门”重新开启。

  亚东县,位于西藏自治区日喀则市,从地图上看,就像手指头,突出于西藏南部。仁青岗边贸市场位于乃堆拉山口东北方向约16公里处。

  几百个商人抢50个名额

  昨天早晨5时,亚东县下司马镇大众招待所2楼客房里,钮扣、围巾、布料、剪刀、拖线板……五花八门的小商品堆满了一桌子,温州永嘉人林忠南正在清点货物。尽管只睡了不到5个小时,但他还是神清气爽:“等了快一年,终于等到了今天。”

  林老板去年底来到拉萨,在冲赛康贸易市场做小商品生意。入藏后不久,他得知了亚东即将恢复边贸的消息,很想试一试。今年5月,终于获得了一个宝贵的铺位名额。“基本要求很严格:公司在内地有正规营业执照,注册资金至少100万元。没想到全国各地还是来了几百个竞争者,而名额一共只有50个。”

  印度顾客的心思猜不透

  7时30分,林忠南的小货车驶向边贸市场,几个温州老板在车里开起了小会。

  “印度人到底要点什么货物呢?”

  “不知道那里缺啥,我们还是随机应变吧。”

  “那里夏天超过40℃,防紫外线阳伞、清凉油、电风扇肯定受欢迎。”

  “听说那里生活水平不高,收音机、黑白电视机这些电器也应该有市场。”

  林忠南接过老乡们的话茬:“我看电视里面的印度人,衣服料子和款式都比较一般,所以我这次带的主要是袜子、背心、短裤等纺织品。”

  “许多印度人喜欢赤脚穿拖鞋,袜子恐怕不好卖。”

  “反正我的货都是从老家运过来的,我们温州货的质量,顶呱呱。”林忠南自信满满。

  内地商人和边民共营一铺

  小货车在崎岖的山路上盘旋30分钟后,停靠在半山腰上的仁青岗边贸市场。林忠南跳下车,走进一间狭长的简易房。简易房长约50米、宽约10米,是边贸市场的主要交易场所。

  简易房外,银行、邮局、食堂、仓库、电信局、招待所等配套设施一应俱全,政府部门还在市场上设有检验检疫、海关、边防等办事处。

  简易房内,28间商铺分列两侧,其中的3间贴上了“印方商家”的标签。每间商铺约10平方米大,由柜台和仓库两部分组成。25间中方商铺内,柜台统一呈“U”形,3面分别由3家业主经营。按规定,其中必须有1家边民,出资5000元,另2家业主各出资2万元。

  “当地经济条件较差,我们柜台租金比边民高,可以理解。”林忠南边擦拭柜台边笑着说。

  小老板大库房期待大主顾

  林忠南的柜台里,只摆放了少数样品,旁边仓库里存放的货物也不多。因为边贸市场上的交易,以购买意向为主,双方签订协议后,再另约时间提货。“除了样品,我这里还准备了详细的目录单,配有价格和图片。”

  在距离边贸市场17公里的亚东县城,林忠南租下了一间大库房:“幸亏我出手早,从上星期开始,亚东就租不到库房了。大库房当然是为做大买卖准备的,我希望印度老板买得越多越好。其实老板很好认,大老板只挎一个小包;凡是扛着大包的,一般都是小本生意。”

  林忠南对生意的前景十分乐观:“有朋友问,山沟沟里能做什么生意?我说,这可是面对10亿人口啊。一人买一把牙刷,我就发了。”    (据《新民晚报》)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