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0013版:周末特刊
3  4  
PDF 版
· 家书,承载人间多少情?
· 桌上舞狮
· 家书,不同时代的社会缩影
· 灵感,来自无意中听到的一则广播
· 家书,收藏中华民族情感的文化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6年7月7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灵感,来自无意中听到的一则广播
  2006年5月24日,由中国国家博物馆和抢救民间家书项目组委会联合举办的首批民间家书收藏仪式在国家博物馆西门厅举行。从征集到的时间跨度达四五个世纪的3.5万封家书中精选出来的80封百姓家书荣幸地被国家博物馆收藏。

  这一抢救民间家书的公益文化活动,赋予了百姓家书新的生命,为保护弘扬中华家书文化迈出了可喜的一步。而这个项目的由来缘于创意人张丁先生无意间收听到的一则广播。

  2004年12月10日,张丁上班路上,广播里的一条消息引起了他的注意:“美国学者安德鲁·卡洛尔发起了旨在抢救美军战争家书的遗产工程,用3年时间征集到5万封美国军人的家书。他精选了200封编写了一本《美军战争家书》,该书问世后连续数月蝉联纽约畅销书排行榜首位”。

  这条消息无意间触动了张丁的灵感。作为历史学专业毕业的央视资深编导,受知识分子爷爷影响较深,张丁对传统文化有着深厚的感情。如果把这个策划移植到中国,中国人口众多,民间家书的存量巨大。“倘若把延续了两千多年如今行将退出历史舞台的传统家书遗产尽可能地保存下来,充分地开发利用,一定是一件很有时代价值和历史意义的事业”。

  张丁一夜未眠,第二天就写出了《关于“征集民间家书”的设想》,从收集、珍藏、用途等方面对民间家书征集活动进行了论证和分析。

  2005年,家书抢救项目的队伍逐渐扩大,以费孝通、季羡林、任继愈、王世襄、文怀沙、孙轶青、罗哲文、欧阳中石、苏叔阳、张文彬、刘兰芳、吴雁泽、姜昆、罗扬等为代表的一批国学大师、艺术界名流欣然在“抢救民间家书倡议书”上签名。以中国国家博物馆、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中华炎黄文化研究会等五家作为发起单位的“抢救民间家书”项目很快在全国范围内启动。一时间,抢救家书在社会上激起了一股强大的号召力。

  2006年2月25日,组委会接到一位家书爱好者从新疆打来的电话,说是从废品收购站买到了1000多封家书,有清代的更有解放后各个年代的。5月24日,听说自己捐赠的书信成了国家文物的捐赠人曹继兴先生,正在北京治疗癌症,他竟然借手术间隔期向医生请了假,专程参加了捐赠仪式。曹继兴的爱人卢金芳说,老曹听说自己所写的家书被国家博物馆收藏,特别高兴,病一下子好了一半。

  然而,从废品收购站发现的1000多封家书的消息也告诫人们:抢救家书要和时间赛跑。“抢救的速度应该要超过消亡的速度。”这是著名学者张颐武的忠告。

  令人欣喜的是,抢救家书活动不仅得到了一些有识之士的鼎力相助,还获得了国家有关部门领导的高度重视。文化部部长孙家正在接到抢救家书的报告时毅然在上面作了热情洋溢的批示,认为“这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

  目前,民间家书系列图书第一辑《家书抵万金》已由新华出版社出版发行;由中国画报出版社推出的民间家书第二辑《红色家书》即将面世。据抢救民间家书项目组委会负责人透露:面向全球华人的民间家书征集工作正在全面铺开,喜爱家书的朋友均可登录中国家书网(www.jiashu.org)参与活动。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