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0008版:专版
3  4  
PDF 版
· 自主创新 合作共赢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2006年7月6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自主创新 合作共赢
——二○○六第三届义乌论坛综述
  自主创新 合作共赢

  ——二○○六第三届义乌论坛综述

  7月1日至2日,由浙江大学民营经济研究中心、浙江省人民政府经济建设咨询委员会和中共义乌市委、义乌市人民政府共同组织举办的2006第三届义乌论坛在义乌举行。

  参加本届论坛的嘉宾有来自北京大学、浙江大学、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和省政府经济建设咨询委员会、省发展规划研究院等经济研究机构的专家学者,巴基斯坦驻沪总领事扎法尔·乌丁·马赫默德,国内8省(市)30多个地区的党政领导等,参会人员超过300人。新华社、人民日报、经济日报、光明日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等媒体记者到会采访。

  本届论坛以“自主创新、合作共赢”为主题,围绕“自主创新与专业市场发展、自主创新与区域经济发展”议题,就在科学发展观、国际化背景下,如何利用义乌市场这一国际性的商贸平台,加快自主创新,建立区域发展伙伴关系等方面进行了广泛的探讨、研究和交流,达成了许多共识,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丰富论坛内涵

  实现区域共赢

  李辉(外交部部长助理):义乌市确立“兴商建市”发展战略20多年来,勇于实践,敢于创新,走出了一条富有本地特色的发展道路。义乌不断扩大国际交流与合作,国际知名度不断提高,在促进国际经贸交流和带动区域经济合作方面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希望各地充分利用义乌论坛这个平台,相互学习交流,实现互动发展,也希望义乌论坛进一步丰富内涵,拓展空间,促进区域交流、合作、共赢。

  深化义乌发展经验

  实现交流合作共赢

  张浚生(浙江省政府经济建设咨询委员会主任):义乌的快速发展引起了国内外的广泛关注,浙江省委、省政府要求全省学习推广义乌发展经验,这无疑为本届论坛注入新的内涵。创新与合作是经济发展的永恒主题,义乌的变化和发展,充分证实了这一点。义乌要站在新的起点上实现新的发展,还需要研究和解决很多问题,特别是增长方式的转变、体制机制的制约、要素及高端要素的供给等瓶颈问题。解决这些问题,关键是要从实际出发,加强自主创新和合作共赢,以创新合作的理论来谋划未来。

  为合作共赢

  提供平台

  楼国华(中共义乌市委书记):自主创新是当今时代的主题,是社会发展进步的主要动力。它不仅包含企业创新和技术创新,也包括政府创新和制度创新。如何建设一个更具活力的创新体系,走出一条有地方特色的自主创新之路,推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已成为各级政府和社会各界关注的重要课题。义乌论坛便是提供了一个平台,大家可以围绕自主创新、发展专业市场、拓展国际市场、建立区域发展伙伴关系等方面进行广泛研讨,交流与推广各地政府改革和创新的经验,为区域协作、互动发展、合作共赢创造更多更好的机遇。

  发展民营企业

  推动产业整合

  张维迎(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常务副院长):市场秩序是由品牌企业(产业领袖)维持的。目前,跨国公司在全球范围内配置资源,靠单个企业没有办法与跨国公司竞争,而仅仅靠降低生产成本也做不出大企业。现代经济中,大量的交易发生在生产者之间,而不是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因此如何降低生产者之间的交易成本对提高企业竞争力至关重要。

  当前民营企业面临着法律(产权保护、市场准入)、政策(包括政府行为)、舆论等外部环境问题,也存在自身素质问题,使企业有体制上的竞争力,但没有业务上的竞争力,因此必须培育企业核心竞争力。这个核心竞争力来源于技术开发与自主知识产权和专业化、品牌化发展。每个企业都只是产业链的一环,仅靠自己不可能做大。做大企业就像众人“叠罗汉”,企业必须从单打独斗到合作共赢,从独吞到价值分享,关键是把蛋糕做大。要学会在规范制度下经营企业。只有规范制度下的竞争力才是可持续的竞争力。用集体的力量惩戒不守信用的企业,以此来建立商界社会规范。民营企业应该主动参与国有企业改制。值得注意的是:如果你不能创造价值,你就别想获得利润;利润只能来自责任,整合别人意味着为别人承担责任,如果你不想承担责任,你就不可能获得利润,不可能成为产业“领袖”。

  在转型提升中

  打造创新型政府

  吴蔚荣(义乌市市长):改革开放以来,义乌坚持“兴商建市”发展战略,实现从传统农业县到经济强市、和谐社会的历史性跨越。义乌的发展似乎做的都是“无中生有”的文章,但深入探究会发现,义乌的发展轨迹正是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逐步走上科学发展轨道的一条创新之路。

  义乌突出差异化、国际化、一体化、和谐化发展。一是力求在“激发创业”上有新作为。打造创新型政府,让众多“微观主体”活力迸发,关键在于抓好“三个一”,即探索一条特色路径,构筑一个创业平台,规范一套运行机制。在探索特色路径方面,因地制宜、因势利导地推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努力开辟具有时代特征、区域特色的发展之路;在创新发展平台方面,充分发挥区域的比较优势,宜工则工,宜商则商,宜农则农,让广大市场主体拥有展示才华的大舞台;在规范运行机制方面,政府积极为市场经济有序运行提供稳定、规范、公正、透明、可预期的制度环境和体制框架。二是力求在“激活创新”上有新作为。重点强化“四大支撑”,即强大的企业主体支撑,充足的人才队伍支撑,完善的体制机制支撑,开放的创新文化支撑。三是力求在“激励创优”上有新作为。加速传统商贸业向现代服务业提升,加速传统制造业向先进小商品制造业提升,加速城乡二元差别向城乡一体发展提升,加速复杂多元环境向稳定和谐格局提升。

  中国开放型经济的

  战略选择

  张汉林(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中国WTO研究院院长):加入世贸组织后,我国关税总体水平已下降到4.5%,除了小麦、危险化学品以及少数特殊商品以外,其他所有产品的配额全部取消。入世承诺的全面履行,促进了我国进出口贸易飞快增长,进出口贸易总额跃居世界第三位。五年来,我国进口年平均增长28%以上,出口年平均增长29%以上,同期全球增长水平分别只有12%、11%左右。对外经贸的快速发展也带来了人民币升值压力不断增加,能源、资源制约日趋严重,国际贸易摩擦频繁等一系列问题。因此,转变我国的外经贸策略势在必行。企业应当从依靠价格竞争转变为注重提升非价格竞争能力。非价格竞争能力完全来自于企业形象、企业品牌等,而非生产成本。应当在专业市场的基础之上构建专业的行业协会,建立自己的营销网络,注重“自主创新、合作共赢”!政府则要为企业办更多的实事,例如搞一个贸易申述中心,企业出口遇到什么壁垒,可以24小时在线申诉、提交,政府组织专家分析,上升到政府层面,与对方谈判。

  自主创新与工贸

  两部门一体化发展

  金祥荣(浙江大学民营经济研究中心执行主任):两个部门是指工业部门和贸易部门(专业市场)。在以商兴市、以商促工和贸工联动的战略下,以外部经济为基础的工业部门以工业产业集群方式获得了更快的发展,并且以国际贸易替代了国内贸易。在新经济地理因素影响下,以外部经济为基础的贸易部门以贸易集群形式迅速崛起和发展,并走向国际化。

  这两个部门都存在共同问题:恶性竞争;市场集中度低,构建不起规模经济优势和市场优势;大规模、多层次的代理制;信用;商业性名牌;商业模式的创新等。以内部经济为基础,工业和商业这两个部门都获得一体化发展,实现了产业升级。工业企业实现前向一体化,构筑经营上的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商业企业则实现后向一体化,打造商业性品牌,构筑批发经销的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并向工业领域渗透和控制。同时,工业和商业企业实现横向或非一体化发展,建立并购、外仓网络体系,并实现内外贸一体化发展。今后要通过有效实施产权和契约保护,建立有效的法律制度,构建两部门规模经济,提升市场力量等措施来促进两部门一体化发展。

  提升品牌义乌

  加强国际合作

  扎法尔·乌丁·马赫默德(巴基斯坦驻沪总领事):浙江省与巴基斯坦有着紧密的经贸往来。义乌作为省内最早与国外进行贸易往来的地区之一,对于浙江的对外经贸交流起了重要作用。目前,在义乌注册的巴基斯坦公司、常驻义乌的巴基斯坦商人在各个国家中是最多的。希望他们继续努力,将更多的义乌商品介绍给巴基斯坦乃至全世界,为加强巴基斯坦和义乌的经贸往来进一步发挥积极作用。

  巴基斯坦与义乌两地的贸易发展空间十分巨大。希望双边互访能够加强,除了巴基斯坦商人单方面介绍义乌商品以外,更多的义乌企业家能走出国门,主动宣传自己的商品。目前义乌及义乌市场本身在国际上就享有很高的地域知名度,义乌就是一块知名的地域品牌,今后,义乌可以不断地打响这块品牌,并进一步推广到世界各地。目前义乌的小商品大批出口到世界各国。产品出口欧美发达国家,消费量固然不少,但受到壁垒的限制,扩大对外贸易会比较困难。第三世界国家人口多,国别也多,同样需要大量的义乌小商品,具有巨大的销售市场开拓潜力。义乌企业应该十分重视这块大市场,重新考虑市场定位,并花精力去不断拓展。

  义乌的发展之路

  就是创新之路

  朱家良(浙江省政府经济建设咨询委员会副主任):义乌的发展之路就是创新之路。从区域经济发展看,最令人瞩目的,就是以小商品市场为主导的发展路径创新。其主要特点是:从小商品集市到商务中心,即从历史上的“鸡毛换糖”、路边集市到全国性小商品集散中心,再到国际性小商品贸易中心;从商品交易到产业集群,即从“以商兴工”、以小商品交易市场带动个体、家庭工业发展,到形成具有很强市场竞争力的特色产业和产业集群;从区域开放到国际开放,实现民营国际化的路径创新;从县域小城镇到区域经济中心,义乌市场强劲辐射周边乃至省外,形成了一个“义乌商贸圈”。

  就义乌自主创新和区域经济发展来说,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是小商品市场低成本优势和技术创新的关系。保持价廉物美这一优势仍然是义乌市场今后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这里有两个问题容易产生认识上的误区:一是技术创新与低成本的关系;二是同类企业低价无序竞争阻碍技术创新与低成本的关系。其实,无论从技术创新的涵义还是从义乌实际来看,完全可以把技术创新和低成本优势结合起来,通过设备更新、工艺创新、采用新材料和降低消耗、循环利用等措施,把提升技术层次、差异化发展和低成本优势集合成为新的竞争优势。

  自觉推进

  创新与转型

  史晋川(浙江大学民营经济研究中心主任):目前浙江省面临着双重的阶段转换。一是发展阶段的转换,面临着三大转变即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经济结构的转变、经济发展空间战略的转变。二是改革阶段的转换,面临着三大转变即企业组织方式的转变、市场组织方式和交易方式的转变及政府职能的转变。二大转换和六大转变,最终目的是实现三大转型,即经济转型、城市转型和社会转型。

  义乌是各方面转型都取得成功的很好例子。一是市场组织方式、交易方式的转型、创新和转变,把传统的交易方式,短时间内成功转化为以法制为基础的新型交易方式,这种制度层面交易方式的创新,与政府作用密不可分。二是在经济社会发展中,义乌率先实现空间发展战略的创新和转变,义乌非常主动地来实现从强县战略转向都市化战略,以城市化进程的加速来提高工业化水平,完成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使义乌成为初具现代化规模的商业城市。三是义乌政府在制度创新方面,因地制宜,始终反映老百姓要求,把人民群众的利益放在首位,而且持之以恒地坚持下去。义乌的创新既是政府的自主创新也是企业的自主创新,义乌政府在制度创新方面为企业的自主创新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立足自主创新

  构建新型伙伴关系

  马杰富(上海市杨浦区副区长):近年来杨浦区积极推动各方创新资源的相互交融、渗透,搭建科教、人才资源集聚共享的公共服务平台,满足不同创新主体的服务需求,积极创新体制机制,不断优化城区的投资创业环境,促进创新创业人士交流互动,进一步激发区域内知识创新、文化创意、科技创业的活力。杨浦区许多方面可以和义乌交流互动,资源共享,共谋发展。义乌以商贸立市,有灵活的体制机制和具有市场意识的企业家群体,具备科技产业化的广阔空间,本次论坛关注自主创新,更体现了义乌的长远发展战略;而上海杨浦作为上海最大的中心城区和最重要的大学、科研机构、人才等创新要素资源密集的地区,在研发创新、创意设计、知识产权保护、人才资源开发等方面具有较大优势。两地完全可以围绕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提高、创新活力的激发、创新环境的营造,在更高平台、更多层次、更宽领域上,推动两地经济和社会的发展,进而互利互惠,实现共赢。

  坚持三个并重

  推进自主创新

  缪瑞林(江苏省宿迁市代市长):一是坚持自主创业与自主创新并重。采取在奋起创业、奋力赶超,不断扩大产业总体规模的同时,努力加大科技投入,抓招商引资,增强自主创新的外来引力,激发自主创新的内在动力,培育素质较高的技术工人。二是坚持制度创新和技术创新并重。通过改革有效地推进技术创新的开展,尤其是通过产权制度改革,推行技术入股、科技人员持股经营制度,使得一些原本陷入困境的本土企业重新焕发生机;通过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优化投资环境,一批技术含量高、规模大的企业落户宿迁,促进了企业为主体的自主创新体系的初步形成。三是坚持企业自主与政府推动并重。营造环境,提供保障,发挥导向作用,即发挥搭建服务平台、完善投入体系、疏通合作渠道、营造创新氛围等方面的作用。

  依靠自主创新

  推动县域经济发展

  毛永天(中共广东佛山市顺德区委常委):结合顺德实践,提高自主创新能力,要抓住五个关键环节:一是大力推进思想观念创新,构建区域创新的社会环境。二是构建技术创新体系,形成区域自主创新的基本架构。建立公共研发平台,加强公共研发;鼓励企业建设研发机构,增强企业研发能力;完善技术创新服务平台,努力建设资本与技术配合的创新服务环境;大力发展科技企业。三是实施高新技术产业带动战略、知识产权带动战略、标准化战略、名牌带动战略。四是创造良好环境,建设创新型人才队伍。五是加强区域与国际合作,充分利用全球创新资源,加强在引进技术基础上的消化、吸收和创新,鼓励合作创新,实施走出去战略。

  增强自主创新能力

  助推婺城经济发展

  陈陆一(金华市婺城区区长):婺城区在创新创业中融入浙中经济,赢得先机,争得主动。在实践中,重点做好以下几项工作:一是把建立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作为推动自主创新的突破口。为企业技术创新提供体制、机制和政策保障,大力扶持科技型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活动,增强企业的技术集成与产业化能力。二是把实施四项创新行动作为推进自主创新的重要支撑。实施提升重点产业核心竞争行动,实施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创新行动,实施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创新行动,实施资源环境可持续发展创新行动。三是把加强科技人才建设作为推进自主创新的关键环节。采取多层次多渠道培养人、不拘一格引进人、灵活高效地使用人才等举措,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使婺城区的科技创新人才队伍不断壮大。

  大力推进自主创新

  加快区域经济发展

  邱建中(金华市金东区常务副区长):科技创新环境和资源配置不断优化,区域创新体系建设稳步推进,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和改造传统产业步伐加快,为金东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科技支撑。一是转变三大理念,经济增长从依靠要素投入为主向依靠科技进步为主转变;发展模式从模仿创新为主向模仿创新与自主创新相结合转变;科技扶持从鼓励产品开发项目为主向营造科技创新环境转变。二是注重三大结合,坚持改造传统产业和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相结合;坚持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和自主研究开发相结合;坚持以企业为主体和以政府为主导相结合。三是提升三大产业,培育提升高新技术产业;改造提升传统产业;集聚提升特色产业。四是完善三大体系,强化支撑体系,构筑研发体系,健全服务体系。同时,夯实园区创新平台,拓宽产学研合作平台,构建区域互动平台。

  坚持集聚、集群、集约发展

  走绿色发展之路

  吴国升(中共衢州市柯城区委书记):集聚发展通过区域内人才、资金、技术、信息等大量生产要素的汇集,使处于上下游价值链的企业集聚于同一区域,从而增强企业的创新能力。推动产业集群的形成,已成为提升区域创新能力的突破口。在产业集群内,各种竞争对手相互集中在一起,迫使企业不断降低生产成本,改进产品及服务,进行技术、制度和管理创新,使先进的经验、技术迅速地在区域内传递,总体上提升了产业集群的竞争能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是实现从粗放型到集约型转变的必由之路,是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中心环节。特别是在当前资源环境约束日趋严峻的形势下,必须加快经济增长方式转变,走绿色发展之路。

  以生态和经济的良性互动

  带动欠发达地区的可持续发展

  蔡小华(中共庆元县委书记):欠发达地区往往也是生态环境较好的地区,只要创新机制,把历史的资产变成现实的资本,用经济的办法进行资本运作,就能实现资本的保值增值。

  近年来,庆元县全面提升香菇产业,培育特色农业产业带,着力提升竹木制品和农产品精深资源加工业,大力发展来料加工和家庭加工业等,使经济活动生态化,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只有使生态产业化,才能发挥生态优势,化生态优势为经济优势,生态保护才能持久有效。对于生态较好的欠发达地区来说,落实科学发展观,重点是落实科学的生态观,用生态的理念发展经济,用经济的理念保护生态,促进生态经济和经济生态的良性互动。

  念好三字经

  提升三种力

  姚志强(中共松阳县委常委、常务副县长):欠发达县市经济总量小、工业基础薄弱、人才匮乏、自主创新能力低。为此,抓好自主创新工作,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一是要突出“育”字,不断增强自我发展的内动力。用高新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推进农业技术进步,加快发展循环经济。二是紧扣“引”字,不断增强借力发展的外驱力。坚定不移地实施“走出去、引进来”战略,着力增强外驱力,借力提升科技竞争力,从而促进经济社会既快又好地发展。三是围绕“建”字,不断增强企业创新的竞争力。应从体制、机制、政策等方面为企业自主创新营造良好的环境。

  从创业走向创新

  以创新引导发展

  高敏(中共玉环县委书记):玉环县作为全国13个海岛县之一,区位相对偏远,陆上资源比较贫乏,然而改革开放以来,正是凭借着创新的强大动力,克服了区位和资源条件相对不利的影响,实现了一个贫困落后的海岛小县向经济强县的历史性跨越。一是创新观念,解放干群思想。二是创新服务,发展壮大工业。高扬创新大旗,强化政府服务,积极探索工业化的道路。三是创新制度,注入发展活力。创新机制体制,营造先发优势。四是创新方法,集约利用资源,克服发展过程中遭遇的缺地、缺水等“成长的烦恼”。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