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0012版:形象导刊
3  4  
PDF 版
· 专家点评:
· 人 ——总要仰望点什么
· 对话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6年7月5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人 ——总要仰望点什么
与浙江省长城建设集团董事长葛相校面对面
  人 ——

  总要仰望点什么

  与浙江省长城建设集团董事长葛相校面对面

  精神

  企业管理跟部队带兵打仗差不多,没有精神就没有军魂。

  建筑,一个被赋予充分想象空间的概念,有人把它比作诗,有人把它看作画,葛相校却更乐意把它看作是承载着时代缩影、历史文化以及建设者理念的精神标志。恰如在古埃及的金字塔前,我们能感受超越时间的沉重与祥和;站在承载千百年历史的长城脚下,我们能深刻领悟到中华民族精神所深深蕴含的不屈与坚毅。那么,在建造“东方大港”宁波北仑港时,在建筑大军远征科威特、缅甸、新加坡时,葛相校带领的“长城建设”之师恰如其名地让我们领悟到何为“长城建筑精神”。

  2000年,浙江省第三建筑工程公司实行股份制改革,企业易名,董事长兼党委书记葛相校对“长城”两字情有独钟。长城从远古蜿蜒而来,犹如一条坚硬而巨大的金链,把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岁月串在一起,贯串成见证中华民族全貌的一根“线”。坚韧刚毅、开拓进取、充满向心凝聚力,千万里绵延的古建筑物,象征人类的精神。在葛相校心中,这重重叠叠的砖影不仅仅是文人墨客笔下描绘出的壮丽图景,更是一道精神的长城,是支撑他一路走下来的一种精神,是做企业需要积蓄的一种力量。

  至今,浙江省长城建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组建已达六年,“长城建设,敢争第一”的口号尚回荡在耳边,葛相校办公室的白墙上已赫然挂起一幅长城建设集团新大厦的效果图。从濒临破产、亏损欠税的企业到如今的笑傲建筑市场的建筑精兵,葛相校从容镇定地率领“长城建设”跨越市场经济体制转型所带来的各道难关。“路是脚踏出来的,历史是人写出来的,人的每一步行动都在书写自己的历史。”葛相校的开场白透着军人几十年不变的豪迈气概,更让身边的所有人都开始捕捉这句话背后所彰显的精神火花。

  

  精彩演绎需要一个开放的平台,而思想高度的升华更需要有一种超前的理念。思想决定高度,行动决定位置。

  1976年,当刚从部队转业回来的葛相校到浙江省建筑第三工程处报到时,望着机声隆隆、沙尘漫天飞的施工现场,他没想到自己会干上这一行,而且这一干就是整整30年。如今,坐在宽敞的办公室,回首往事,历历在目,不禁感慨万千。

  有位哲人曾经说过,人生的道路尽管很漫长,但要紧处就那么几步。而这几步,葛相校全都把握住了。从保卫、劳资科长、分厂厂长,到副总经理、总经理、董事长,从一个门外汉到成为建筑领域的领头人物,葛相校清楚地意识到思想决定一个人的高度,成大事者游刃人生,勇于捅破时代窗户纸的前锐思想、独特的眼光和魄力远比教育和学识更为宝贵,有思想才有方向,有方向才有目标。

  1984年,葛相校出任浙三建下属的一个综合加工厂书记兼厂长,切实遇到“调兵遣将”的大难题。大企业不缺人,但急缺能做战略决策的人才。当下,葛相校便果断地决定在建筑业尝试部队管理上的“三三制”用兵之道:先挑选一批专业人才,培养他们成为能独当一面的骨干,然后放手让他们各自去做带头人,再带一批人出来。

  1992年,葛相校接手产值不足亿元、2000万注册资本亏损却达1700多万元、职工6个月没发奖金的烂摊子,开始他大刀阔斧的“葛氏三步曲”改革计划。将在谋而不在勇,兵在精而不在多。葛相校新官上任的第一把火就是精简行政人员,将公司机关126人削减到56人,提高工作效率。“许多人公有的东西总是被关心的最少,因为所有人对自己东西的关心都大于与其他人共同拥有的东西。”数千年前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就已指出过这个问题。葛相校的第二把火就是实行“项目经济责任承包制”,将责任、权利、员工的个人收入、职称等紧密联系在一起,充分调动起了大家的积极性。“减人不减岗,减人不减效”、“一兼多能,一职多人”,葛相校的第三把火是用人。他提出了推行以业绩为标准的弹性动态企业工资制。原来的国家工资级别报表被彻底封存。

  这三把火不仅烧旺了奄奄一息的企业,同时让正处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时期的员工经历了一次强烈的“洗脑”风暴。“长城人”痛悟之后幡然醒悟:原来市场竞争不相信眼泪,它的游戏规则是只有冠军,没有亚军。市场不是农村自家承包的责任田,庄稼可以留待自己慢慢收割,它是一个没主儿的荒地,地里作物的所有权只属于有本事的人。一个人贫穷,主要是脑袋贫穷,想过富有的生活,要先有富有的思想,脑袋富有口袋才能远离贫穷。

  前有中央部属大型施工企业,后有即将到来的跨国承包商,夹在中间,葛相校坦言做大做强“长城建设”需要永争第一的精神气势,需要想前人所未想之法,做前人未做之事,走前人未走之路。“先换脑子后换人,多换脑子少换人,不换脑子就换人!”是葛相校一如既往的主张。

  正是秉承了这样的理念,凭着侦察兵的敏锐观察力,葛相校带领全体员工创造了全国建筑行业一个又一个的第一:第一家实行按劳分配;第一家实行项目承包;第一家实行一步到位的股份制改造,开创浙江省属国有建筑企业改制之先河;唯一一家有境外作业资格的建筑业国企……而葛相校本人在1992年亦成为第一个由职工投票民主推选出来的省属国有企业一把手。虽然过程充满风雨险阻,但葛相校依然钟情用高人一筹的远见,敢为人先的魄力,在这创造财富的另一个战场,将激情燃烧。

  

  人焉有灵魂未动、思想未动而手足先动之理,企业经营的最高层次在于经营思想,企业管理需要思想挂帅。

  古训有云:成大事者必先得人心。企业的“企”字揭示了一个企业所必备的要素。从上到下,企业以“人”为首,“人”是企业的先决条件。建筑行业,在中国是典型的劳动密集型行业,是一个需要用众多双手去创造产品的行业,更需要凝聚人心。与其他一般行业相比,它又有一些特殊之处:施工人员来自五湖四海;工地遍布全国,人员分布较散;作业风险高。因此,人员管理更为困难。面对这样一种现状,葛相校将员工的思想政治建设定为企业管理的重点。

  在“长城建设”承接的项目建设工地里,葛相校独创的“民兵号”建筑工程队承担了大量项目的施工。没有番号,没有军装,但是所有建筑工人必须统一着迷彩服、绿色解放鞋,戴黄色安全帽;没有将、校、尉的标记,没有军衔,但是所有施工人员被编成了连、排、班,每天由班长喊着“一二三四”,统一携带工具进出工地。通过准军事化的管理、严格规范的施工规章,散乱无章的“泥水小工”们开始懂得了何为纪律,何为集体的责任与荣耀,何为凝聚力、战斗力和服从力。正是靠着这支思想统一、纪律严明的队伍,“长城建设”方能成功远征老挝、缅甸、新加坡、科威特和塞拉里昂,赢得各委托施工单位的信任与尊重。

  人总是要有一点精神的,没有精神的队伍只是一群乌合之众。搞好企业,一个人万万不能,但要把企业搞砸一个人却足矣。“长城”的总指挥葛相校21岁便当上连长。他深有体会,在部队里,连长和指导员相辅相成,缺一不可,两者的分工比较明确。转业到地方企业,多年经验让他明白一个出色的企业总舵手既要当好连长更要当好指导员。

  葛相校坦言自己不会做和风细雨的思想工作,葛氏的一贯做风是决定了就统一思想、马上干。2000年公司整体改制,葛相校适时而动,提出了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八个一工程”,要求下属的22个单位,每个单位每年要为社会做一件好事;为单位员工做一件实事;在科技创新上每年必须有一项成果;至少要有一篇上省部级刊物的文章,将从实践中得出的经验上升到理论高度,再回到实践中指导实践。正是因为这项长久坚持的“创八个一工程”,长城建设集团获得浙江省思想政治工作创新特等奖。

  在利润永恒的市场经济时代,“长城”如此重视思想建设似乎显得太费周章。不管外界纷乱浮华,葛相校却一如既往地执着于“精神车间的打造”。他坚信,一个企业从经营亏损到开始大量积累,员工个人收入也从低逐渐到高,在这样的情况下,如果不从思想层面上进行建设,企业迟早要走下坡路。器为我所用也,如我行,何用好器;如我不行,好器何用。葛相校主张在动“器”之前,先要治“我”,用思想上的防微杜渐,防止“多米诺效应”的发生,填平横亘在自满与前进之间的难以逾越的鸿沟。

  

  人生在世,不能总是低头觅食,那样会矮化得像动物一般。人,总要仰望点什么,向着高远,支撑起生命和灵魂。

  葛相校看淡金钱、荣誉,可他偏偏看重思想、注重精神。他觉得,一个企业的生命力全在于思想力,而思想力又在于心灵海洋的宽广。所以管理者不能用己之大夺人之广,以己之高限人之深,必须把自己的、别人的、被管理的所有对象的精神世界汇聚成海,并以博大的情怀和高尚情操,引领和统帅一群人,去创造感动与传奇。

  十几年的基层工作经验,尤其是多年劳资工作实践,使葛相校明白:企业管理的对象不是人的身体,而是人的精神。他对员工的心理拿捏得非常准确。每做一项企业抉择,葛相校的出发点都为使每一个员工效用总和达到最大化;每决定一次行动,最终目标是每一位职员从中能得到幸福或满足。

  早在1992年,葛相校在员工大会上曾明确提出,要培植一批百万富翁;要让一部分有能力、懂经营、会管理的骨干先富起来。据他介绍,目前在长城集团内,个人资产有超千万元的,也有超亿元的。而葛相校自己从来没有按照自己规定的“年薪制”领过工资,基本上是不超过3000元。直到2003年6月后,才实现了年薪10万元的水准。

  葛相校将集团的效率和公平比作切分蛋糕,效率是指蛋糕的大小,而平等就是如何分割这块蛋糕的问题。“长城”先富起来的一代将蛋糕做大之后,葛相校第一时间将公平摆上日程。在短短三年时间内,他火速地为160户职工家庭解决了“拼户”难题(一套房子住两户人家)。而2001年以前,葛相校的儿子还在自家阳台上搭铺。

  在葛相校的精神家园里,现实世界中的企业就像自然界的江河湖泊,它必须通向大海,方有永远流淌的生命。企业只有具备了不择江河的“有容”才可成其大。“富”可通过挣钱得来,但“贵”只能通过回馈社会赢得,只有两者结合起来才是真正的“富贵”。人,看重致“富”,更应该看重显“贵”。

  正因为这样,才会有爱心助残日中时常闪现出长城员工捐款的身影;正因为这样,才会有自愿出资修建淳安乡村公路的善举;正因为有之前的无数次,所以也不会诧异集团里的一位员工舍得以个人名义捐出20多万元为贫困山区建造了一所希望小学的动人故事。据不完全统计,集团近几年用于扶贫帮困、捐资助教的善款累计达800多万元。

  人生抉择最重要的是思想,许多人之所以在一生中一事无成,最根本原因在于他们不知道自己到底要做什么。葛相校用30年的时间,找到一定要做的而且一定要做好的事,确定不做的或坚决不能做的,再忙再累,他的每一天都是充实而精彩。

  夏日午后,窗外白花花的太阳光直直地照进来,没有束缚,室内空调吹着冷嗖嗖的风,几杯清茶的热气缓缓上升淡去,室内室外俨然两重天,恰如葛相校带给身边人两种不同感觉,看似魁梧冷峻,内心却激情洋溢。

  交谈时,我们和葛相校聊起闲暇时的休闲生活,他笑言自己绝对是军旅题材电视剧的“铁杆粉丝”。《激情燃烧的岁月》、《历史的天空》、《新四军》、《八路军》……出一部看一部。到马来西亚出趟差,竟然从那边带了一套《三大战役》回来。前段时间在各大电视台热播的《亮剑》,他不厌其烦地看了又看。葛相校坦言,钟情那一段段真实或虚拟、战火硝烟的历史,不是单纯对往昔军营生活的一种缅怀,不是希望将现实的自己与银幕中的人物划上等号,在历史的片断里他其实是在寻觅一种思想,是在发现一种精神,一种一往无前、大义凛然的精神。民族有了这种精神就有了骨气,军队有了这种精神就有了胆魄,而企业有了这种精神就有了不竭的动力。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风雨惯曾经,葛相校并没有满足于现有的成就。现在的他正雄心勃勃地在着手准备进行第二次改制。我们有理由相信,在葛相校的带领下,“长城建设”不仅继续在浙江大地上绵延盘亘,还将走向全国、走向世界。梦升起的地方,新的长城正在筑起。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