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0004版:国内新闻
3  4  
PDF 版
· 汽笛今起回响雪域高原
· 中共中央早期活动 辑成精确编年史
· 中国“敢为”精神 最佳例证
· 全国电价调整方案出台
· 天津“水泥长城” 会漂浮
· 时代的先锋 民族的脊梁
· 深圳买楼不得 送超大阳台
· 新疆阿勒泰动用 飞机灭蚊
· 从一大到七大
· 长篇七言排律 《邓小平史诗》出版
· 《大型党史文献纪录片 ——中国共产党历史》出版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6年7月1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时代的先锋 民族的脊梁
——共产党员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
  自从那一颗小小的火种燃起,85年来,星星之火已经变成无数人心中的火炬,共产党员这顶桂冠,已经成为中国最先进群体胸前标志性的勋章。

  始终站在时代的前列

  勇立时代潮头的中国共产党人,一次次在中国历史的关键时期,站在时代发展的前列。

  过去是在战场的前哨,今天是在建设的前沿,共产党员已成为各条战线先进分子、模范人物中的主体。仅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中,共产党员就占了近90%。

  “想不到我的财务总监竟是共产党员,难怪他工作如此负责!”当广东东莞市委组织部有关同志到一家台湾企业登记党员时,这位台湾老板由衷发出感叹。

  由于能力的出众,许多共产党员是被人称为“能人”的人。他们本可以以个人的力量,让自己和家人的日子过得更舒适一些,但是肩上的责任,让他们放弃了只为自己谋利益的思路和可能。

  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张伟基是深圳龙岗南岭村的党支部书记,是一个敢于喊出“向我看齐”的“领头雁”。村民张燕辉对记者说:“南岭村的确很富裕,人均收入超10万元,但南岭村的党员干部没有一家开私人小店,没有一平方米的私家厂房,他们掌握着10亿元的集体财产,却从来没有一个染指集体财产。”

  南岭村过去十分贫困,有“鸭屎围”之称。改革开放前,全村集体固定资产不足7000元,人均年收入不足100元。

  张伟基对党员干部提出了“三心”的工作准则:一要有公心,任何时候考虑的都是公家的事情、集体的事情;二要有责任心,尽心尽职干好分内的事,担负起应尽的工作责任和社会责任;三要有事业心,对党、对群众、对子孙后代负责。

  在深圳,在全国,敢于喊出“向我看齐”的党员干部何止张伟基一个。

  冲在危险前面的突击队

  河北新乐市人民医院内科主任、共产党员白永霞在市里出现首例非典疑似病例后,主动请战说:“作为一名医生,救治病人是我的天职;作为一名共产党员,我更应该冲在前面。”

  到隔离病区工作后,白永霞在胸前挂起了“共产党员”标志牌,“非典一日不除,共产党员一日不退。”在她的带领下,医护人员向市民和患者承诺:“请相信党组织,相信政府,有党组织、有共产党员在,任何疫情都可以战胜!”

  为了国家的统一,民族的解放,人民的富裕,共产党人不惜牺牲自己的一切,在过去是这样,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时,依然是这样。

  江苏高淳县桠溪镇蒋家后村,一条横幅高高地挂在村口:沉痛悼念游长根同志。全体村民用隆重的方式,将前几天在排涝救灾中以身殉职的64岁老支书游长根的遗体迎进村中。

  游长根殉职后,家里人把遗像挂在党旗旁边,让游长根长伴党旗。

  有人说,关键时刻共产党员是“冲锋连”的战士,他们用鲜血汗水乃至生命给后面的战友竖下安全指路牌,让更多的战友奋勇前行,直至最终取得最后胜利。

  排忧解难的知心人

  1978年,安徽凤阳小岗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孕育而生。小岗村是农村改革的发源地。可很少有人知道,安徽还有个罗山村,这里是“党员包户扶贫”这一普遍性做法的发源地。

  1980年,安徽来安县罗山村进行全国首个“党员包户扶贫”试点。当年党员与贫困户“结对子”的首批对象:党员李云山和村民王正义。李云山除了帮王正义把家里的田地种好外,还带王正义一块做布匹生意。现在王正义家二层小楼房盖起来了,病也好了。如今,罗山村的“党员包户扶贫”经验在全国迅速推广。

  北京市大兴区北臧村镇八家村党员胡振强,感慨万千:“就在自己最困难的时刻,我找到了党组织,咋也没想到,从此过上了想不到的好日子。”

  胡振强带头承包了集体80亩的梨园,因为都是老杂树种,长出的果子没人要,大片烂在了园里。

  困难时刻他对村党支部书记说:“我得换个好卖的品种,可是不知道从何处下手啊?”书记开着车,拉着胡振强奔赴锦州寻找引进的品种。“那时,亏了有村党支部支持我,否则连拉种苗嫁接的车都没有哇。”当年嫁接成功给老胡带来了史无前例的60万元收入,比之前8万元的年收入猛增了7倍多,而精品梨几乎全按5元钱一个,论个卖的!

  胡振强富了,他想到自己也是名党员,要让周边的群众也一同走上致富之路。于是他组建了两支技术服务队,一个是嫁接队、一个是果树营养服务队,附近几个村子的群众种果树有困难都来找他帮忙。

  中国共产党从成立之日起,就是用自己的行动来影响、带动周围的人们,这一优良传统一直保存至今。

  新华社记者 朱玉 田雨 刘奕湛

  (据新华社北京6月30日电)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