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新华社电 上海市劳动保障部门日前发布职业指导分析,就求职“冲刺期”毕业生较集中反映的三大“心结”,提出一些有助毕业生调整心态、突破求职瓶颈的方法。
来自上海市劳动保障部门“上海公共招聘网”的情况显示,这些天来,毕业生求职的求助信集中反映出以下三方面的困扰:
“找不到合适
工作怎么办?”
一名法学专业的应届毕业生说:“近来参加了不少面试,都没找到合适的单位。我不太在乎薪资,只是希望进一个有前途的公司,能有一段长期的发展。很多同学都劝我‘随便先找个工作’,我也有些动摇了。难道我只能‘先就业再择业’了吗?”
对此,职业指导专家指出,这种“对第一份工作的困惑”是毕业生最普遍的困扰,第一份工作确实会给今后的职业生涯带来较大影响,但如果以“找不到合适的工作”为由而不就业,是不明智的。大学生毕业后,如果在一两年内毫无从业经历,那么其学历、知识的竞争力将会趋低。
“学历不够高,
怎样找到工作?”
一位应届毕业生说:“我快25岁了,只有中专文凭,能应聘的岗位很少。我也想念书,可要是去读大专,3年之后就是28岁,工作很可能更难找。我该怎么办?”
专家指出,深造、培训也好,继续求职也罢,关键在于要有自信心的支撑。毕业生要分析、挖掘自己的特长和优势,敢于突破自我,尝试原本认为“我不行”的工作,从积累工作经验做起。
“专业影响了
就业怎么办?”
“我很喜欢服装设计,但我的专业是工业自动化。”有一些大学生临到毕业还在后悔当初选择的专业,抱怨专业令自己的求职步入困境。
专家对此指出,大部分岗位的专业门槛目前已经趋低,“专业是否对口”并不是单位选人的决定因素。毕业生应当结合自身的性格、兴趣、能力,对职业目标和职业生涯作一个长期规划,从而真正认识自己专业对于职业生涯发展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