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股通用航空投资热在浙江日益升温——杭州道远集团斥巨资购买“首相一号”公务机,温州商人团购私人飞机,浙江两家民企涉足“造机”,浙商通用航空公司和浙江中青国际航空俱乐部开始筹建……
事实上,国家航空产业政策的调整也在推动这一势头。今年初,《国内投资民用航空业规定》等政策出台,民资投资航空业的束缚被打破,民资充裕的浙江人纷纷看好通用航空业的“钱景”,不惜重金涉足通航产业。
据介绍,通用航空指民用航空器(飞机)从事公共运输以外的民用航空活动,通常有航测、航摄、飞播、抢险救灾、体育训练、游览观光等。近年来,国家鼓励通航市场发展,但投资通航须符合一定条件。也就是说,虽然国家对民资投资包括通用航空在内的航空业的大门已开,但通航投资的门槛依然很高,投资通用航空难度和风险依然很大。
据民航浙江安全监督管理办公室有关人士介绍,通用航空活动分为非经营性和经营性。非经营性通用航空活动应按规定进行登记;经营性通用航空应取得经营许可,要求有两架(含)以上民用航空器;有经过专业训练、取得执照的空勤人员;有与民用航空器相适应的基地机场及其相应的基础设施。
也就是说,审办通航企业须审批,非法飞行将受严处。同时,在目前我国低空尚未开放的情况下,通航企业的每次飞行,都要经过批准,民企有钱买了飞机或兴办航空企业后,并不能想飞就飞。
为此,一些民企买了飞机后也往往交给专业公司打理,像前面提到的“道远”公司的“首相一号”公务机,目前就由海航下属的金鹿公务机公司管理,依托专业公司的人才、设施、业务网络,才能保证正常飞行。
业内人士指出,通航收益属“长线”项目,急功近利不可取。据介绍,浙江目前已成为全国通航作业最频繁的省份之一,2005年全省通航起降达2652架次,累计飞行4823小时,发展前景看好。另一方面,通航又是个高风险、高投入,不能有很快回报的项目,投资眼光必须立足长远。浙江某通用航空公司负责人坦承,目前通航市场需求旺盛,但由于经营成本较高,短期内能盈利的可能性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