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学习领会倡议和《意见》过程中,新闻工作者们深切体会到,以人为本深化“三项学习教育”活动,将进一步使新闻报道充满人文关怀,在创造社会主义和谐文化的进程中,显示出更大的感召力和影响力。
恪守社会良心
连日来,科技日报、中国日报、中国网、广州日报、辽宁电视台、甘肃人民广播电台、大河报、云南日报等媒体的新闻工作者纷纷表示,新闻客观真实的本质并不是毫无感情的文字和图片组合。新闻工作者要具备强烈的社会责任感,新闻作品不应该是冷冰冰的客观记录,应该贯穿人的良心与体温。深化“三项学习教育”活动,就要把社会主义荣辱观全面融入新闻价值取向之中,以指导具体的新闻实践。
做好重大报道
今年以来,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报道成为举国关注的焦点。在这一重大报道中,如何在突出人文关怀的同时,把握好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本质和内涵,将视线投向更广阔的空间,找到与时代、与受众共鸣的契合点,这是当前新闻实践中面临的新课题。不同媒体结合自身特点,做出了不同的尝试。
钱江晚报注重从平民视角切入,在内容上精益求精。先是于1月开设“来自记者基层联络点新农村调查”专栏,7名记者分别选择一个村庄作为自己的基层联络点,并在各自的点上与农民一起生活7天以上,在“三贴近”中寻找新闻感觉,采写出了《城里的客人,请你留下来》《浙东小村的72家房客》《知识握手农民》《失地农民的有产生活》等一系列生动报道。春节后还推出“保卫乡村教育”专栏。记者们再赴乡间采访,推出了大型深度情感报道“保卫乡村教育——乡村可剩无几的优质师资站在城市诱惑的风中”,写出了乡村教师的坚守与游离。
真情赢得公信
湖北日报的“新闻援助”栏目是一个关注民生为己任的新闻专栏。栏目精心选取与群众利益息息相关的鲜活事例采访报道,从新闻舆论的角度向困难者伸援手,有鲜明舆论监督特色,同时又颇具人文关怀。它以消息形式深入采访报道基层群众、特别是困难群体遭遇的难事、棘手事、不平事,推动政府及有关职能部门为群众办实事,解难事,做好事,缓解并引导化解矛盾,具有很强的公信力。
(据新华社北京6月27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