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雅、温和,这可能是人们形容他时使用频率最高的两个词吧。在上海电影节上记者见到了李安,突然发觉再也没有比这两个词更贴切的了。
李安,就这样带着他标志性的笑容走来、落座,在慢声细语中讲述他对电影的理解。
“导演的动机要真诚”
“试想一下,大家坐在影院这个公共的‘黑盒子’里,一起观看一部影片,这是多么奇妙的一种感觉。”李安笑道,“导演就像一个导体,感应外界的事物,然后把它传达给观众,进行心灵上的沟通。”
既然是一种信息的传达,那应该如何吸引观众?李安回答,非常重要的一点是看导演动机是否真诚。在做片子之前,一定要多问问自己,观众凭什么要来看?并且一定要做自己感受最强烈的东西,只有首先打动了自己,才有可能打动观众。
“中国电影业将成气候”
“好莱坞是世界最大的舞台,那儿有最丰富的资源,我可以大展拳脚。但在美国拍电影又是最不‘自由’的,因为它有太多约定俗成的观众标准。”李安的话让记者有些意外。
中国电影人的好莱坞情结一直割舍不断,李安认为这没有太大的必要,在研究借鉴好莱坞有益一面的同时,更重要的是坚持本土特色,以做大中国电影产业。
“打入好莱坞,还不如在中国造个好莱坞。”李安出语惊人,“中国有世界最大的电影市场,将来必定会形成气候,我很希望在退休前看到中国拥有自己的奥斯卡。”他让记者看到了一股冲天豪气。
“中国文化是好东西”
作为一位取得杰出成就的华人导演,李安无论走到哪里都会面对中国导演如何在国际市场立足这个问题。他非常形象地说:“我是中国的导演,在美国拍片,然后在瑞士赚钱。能够做到这一点,是因为我以自己从小就接受熏陶的中国传统文化作为一面镜子,去反映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人和事。”
李安始终强调电影的民族特色,他认为文化是对流的,因此人们总能在不同国家的影片中找到打动自己的某种对应。
“中国的古典文学是好东西,比如《红楼梦》。好东西就会有市场,这就是优势。”李安的笑容依然温和,但他平静的言语让记者眼前豁然一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