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般人的概念里,教材不是部编,就是省编,统编的才够权威。虽然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就提出过“一纲多本”,但基本上都以人民教育出版的统编教材为蓝本,做一些本地化的工作。对于一个学历只有中师的小学教师搞的“数学新思维教材”,不少人都会下意识地打个问号,他行吗?
这样的疑问多得让张天孝解释不过来。可是绍兴人的拗脾气让这个学历不高、决心很大、信心十足的基层研究员交出了一份满意的答案。
他执笔编著了全套《现代小学数学》,2002年经全国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审查通过,在全国24个省市近千所学校近百万学生中使用,广受好评。2001年,全国倡导新一轮课题改革,颁布了《义务教育数学课题标准》,张天孝又主编了《新数学读本》,在浙江教育出版社出版。他为澳门编写的澳门数学教材《新思维数学》,如今不但被澳门学校广泛选用,而且已经进入香港的两所小学。在中国小学数学教学领域,初步形成了一个张天孝独创的“新思维数学”教育体系。
“99%的人不会专门从事数学工作,但是100%的人必须学数学,数学教育的目的,是培养一种思维能力”,研究了一辈子小学数学教育,张天孝得出了这样一个结论——数学是培养人的科学思维和创新思维。数学是使人聪明起来,而不是解难题。小学数学教育就是让这种思维通过教学和练习,让小学生掌握起来。说说简单,做做并不容易。
在漫长的研究中,他也是逐步形成了数学新思维,数学能力这些综合而又重要的概念的。
在他的教材中,他特别注重数学知识的重新结构与梳理,建立新的知识序列。“数学的主要特点就是抽象性和逻辑的严密性,小学生又有独特的认知特点,如何让数学知识按照小学生的认知特点呈现出来,是我想得比较多的问题”。
为了研究这个问题。张天孝把一些难点分析解剖,找出他们需要的知识点,再回溯到基础知识,找出哪些是需要重点解决,重点强调的。好比他出的“64+7”和“65+7”的练习频次,在他看来,数学决不能机械地重复做题,而是要明白每一个知识点在更大知识体系中的位置。每一个知识点,每一道练习题多寡的设计都是有目的的。
数学也不是猛做直白的习题,而是要解决实际问题,帮助人们找到事物发展的规律。在他的读本中,特别多地设置了类似智力游戏的题目,需要小朋友自己从图形表意开始,动脑筋做判断,并找出内在的规律。他的数学也演化成情境数学“餐厅里的数学”、“教室里的测量”、“影剧院里的数”等主题单元巧妙地把“20以内的退位减法”、“认识长度单位”、“认识100以内的数”等数学知识和问题嵌入其中。
他非常喜欢化繁复为简洁。小学数学应用题一直是教学难点,他经过多次比较提出了五结构之说。他说,一个结构可以化做十二种不同类型的题目。好多年前,他曾应邀给六年级的孩子上数学辅导课,也是用这套应用题结构法。虽然都是临考前的“抱佛脚”,但每次都有难题被他“幸而言中”。考上的学生自然感激,不过,张天孝很少做这样的辅导,“太忙,编教材搞研究都做不过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