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本报昨天推出的首期《楼市周刊》报道,目前杭州市100平方米以下的可售房源1200多套,占总房源不足6%;城区内90平方米的房子大都是单身精装公寓,单价都在10000元至16000元;数量不多的中低档楼盘基本集中在郊区。偌大的杭城,众多的楼盘,竟然难寻100平方米以下的、中低档次的、日常居家过日子的房产品。对这一楼市信息,笔者如鲠在喉,忍不住要说几句。
城区难寻中低价位楼盘,最起码说明楼市结构确实需要调整。是100平方米以下的楼盘没有市场,是消费者不需要中低档次的住宅,是日常居家过日子都喜欢到郊区?显然都不是。我们的市民,绝大多数还是工薪阶层,消费能力多数还只能适合中低价位的房子,更没有达到工作在城里住宅在郊区的程度,这些都决定了我们市民的住宅总体需求还是以中小套户型、中低价位、日常居家过日子房产品为主体。目前杭城楼市结构,显然不符合市场的需求,不符合消费者的需求。在发达国家,经过长期实践之后,已经筛选出一个符合适度、合理、可持续发展的户型区间:单套住宅面积在85平方米至100平方米之间。新加坡85至99平方米户型占70%,东京三口之家的标准户型为75平方米。有趣的是,一份资料显示,从一些发达国家的住房状况看,住宅面积平均超过了100平方米,但到了110至120平方米后户均面积就不再上升,还倒退回来,回到80至100平方米。由此推测,80到100平方米这个区间,是比较经济、合理、适用的。从中我们也可以悟出一些有规律性的东西。
热衷于大户型、高档型、富豪型的开发,是到了该面对市场实情的时候了。城区楼盘,大户型大行其道,你要找一套100平方米、100万元以下、可以日常居家过日子的住宅,并不是件容易的事。当然,政府、社会要尽最大努力提供更多的经济适用房和廉租房,也应该教育人们不要超越自身收入能力购买住房,但毕竟有相当数量的市民要进入购房行列。那些大学毕业生、来杭创业者、年轻的市民,在结婚购房时,总不能越过公认的按揭月供占其收入50%以上的警戒线;总不能忍心再去啃父母的“血汗钱”;总不能把家都安到郊区去。目前城区大户型、高档型楼盘显然是不符市场实情的,与消费需求是逆向的。特别要说的是,前段时间市场显示出来的大户型、高档型楼市消费趋旺,不完全符合市场真实情况,是有各种非正常因素在起作用的,开发商应该有个清醒和理智的认识。
住房不仅仅是一般意义上的商品,它既有经济内涵,还包含着社会元素。这则楼市信息还向我们说明,在楼盘开发这个问题上,仅靠市场经济这只“手”还是不够的,还要通过政府这只“手”进行必要的宏观调控。按理说,楼市开发应该满足各种消费者的需求,市场也会按照消费需求进行调节。但事实却不完全是这样的。一方面,大量消费者需要中小套型、中低价位、经济实用的住宅,另一方面,市场大量开发的又是大户型、高档型的楼盘。这种市场与需求相逆的情况,恰恰说明市场也不是万能的,政府的宏观调控是十分必要的。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国六条”的出台,九部委细则的规定,恰好印证市场做不到的事正由政府调控这只“手”来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