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0002版:本省要闻
3  4  
PDF 版
· 繁荣文艺精品创作 推进文化大省建设
· 一则楼市信息说明了什么
· 村有小剧团 每月有戏看
· “中国文化发展战略研究” 课题组来浙江调研
· 价格“预警网”惠及你我他
· 海宁农民“想唱就唱”
· 20多年,我省少生2600万人
· 农民走进省政协常委会议
· 浙江省拟任省管领导职务任前公示通告
· “五类广告”违法情况突出
· 拟任省管领导职务干部名单
· 央企浙企联手做强风电产业
· 新昌“农民工人” 弹性支配工时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6年6月21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村村有“舞台” 常常有“比赛”
海宁农民“想唱就唱”
  (上接第一版) 据统计,自2004年以来,海宁市共投入5000多万元用于文化设施建设,目前182个行政村共建起了228个文化活动中心(活动室)。丁桥镇诸桥村投资100多万元建立村文化活动中心,依托这一文化阵地,村里还建起了乒乓球队、篮球队、棋牌队等多支群众文体队伍,调动了群众的参与热情,现在文化活动中心每天热闹非凡。

  为了提高农村艺人的演出水准,海宁市由政府出资,请来专业人员启动了“为农村培训600名文体骨干工程”,采用“滚雪球”的办法“滚”大农村文艺队伍。从今年4月份起,200名文化辅导员、200名体育指导员、200名图书管理员经过培训后已经陆续上岗。

  海昌街道双山村在紧挨村文化活动中心的背面,建造了一个80平方米的舞台。自去年10月建成以来,村民们在家门口白天观演出、晚上看电影,着实过足了瘾。

  本报讯 (记者 褚定华 陈培华 通讯员 沈达) 打腰鼓、马灯舞、舞大刀……6月11日上午,来自海宁市许村镇的30多支农民文艺表演队排起了1000多米的长龙,这些由他们自编自演的精彩节目,吸引了方圆百里的上万乡亲。永福村党委书记许卫民兴奋地说:“这些节目演的都是摸得着的身边事,村民特别爱看。”

  在海宁农村,越来越多的文艺爱好者加入到群众文化艺术团体。目前,海宁全市8个镇、4个街道共建起镇(街道)级文艺团队146个、村级文体团队450多个。盐官镇文化站今年初才组建的群众文化艺术团,60多名文艺骨干利用双休日及晚上在本镇的联农、包王、安星等村活动中心一连演了8场。而在盐官镇桃园村的灯光球场上,20多位中老年妇女一吃过晚饭,就腰系彩带,身背腰鼓,手拿红绸,随着节奏尽情舞蹈。“现在不仅有场地排练,我们的演出单也排得满满的,很多地方要我们去演出呢。”腰鼓队负责人兴奋地说。

  唱戏先要有舞台。海宁群众文化的兴起,得益于政府这几年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上的努力。市委书记俞志宏说,不仅要重视文化下乡,更要重视乡下文化,为老百姓搭建一个公平享受文化的平台。(下转第二版)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