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0002版:本省要闻
3  4  
PDF 版
· 海宁村村都有城里“亲家”
· 风起潮涌 尽收“眼”底
· 在杭投资办厂 必须组建工会
· 融入长三角 携手港澳台
· 慈溪困难户 入住城区廉租房
· 今夏我省电力供需矛盾有所缓和
· 湖州出租车 执行新运价
· 要闻简报
· 1台收录机+1台电扇=20元
· 缙云麻鸭终获良种“名分”
· 温岭草鸡享受全程“保健”
· 不断推进和深化 干部人事制度改革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6年6月20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城市文明资源流向农村形成新通道
海宁村村都有城里“亲家”
  本报讯 (记者 李晓鹏 通讯员 沈达) “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是经济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趋势。2005年,海宁市扎实开展“双百结对、共创文明”活动,找到了社会文明资源流向农村的新通道,有力地推进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目前,全市182个行政村(含21个农村社区)与407家文明单位结成了共建对子。

  海宁市组织了40个文明机关与30个薄弱村结对,推动村级经济发展。市烟草专卖局捐资80万元帮助长安镇老庄村建造标准厂房2200平方米,市农经局帮助袁花镇镇西村投资45万元建造了种子仓库。据统计,40个文明单位资助总额达253万元,帮助结对村迈过了原始积累门槛,使30个薄弱村基本摘掉了“贫困”帽子。

  文明单位与行政村结对以后,帮助村里完善文化设施,促进了农民文明素质和农村文明程度的提高,突破了制约海宁农村文化建设的“瓶颈”。全国文明单位宏达经编公司的职工带头捐款,募集资金40多万元,为结对村许村镇永福村建起了文化活动中心。据统计,2005年海宁市文明单位帮助结对村筹措文化阵地建设资金达288.3万元,推进了村级文化阵地建设。

  文明单位还积极选派本单位文体骨干,到结对村担任文体辅导员,帮助培养文体骨干,组建文体团队,开展文体活动,缓解了农村文体人才不足的难题。在2005海宁市首届农村文化艺术节中,丁桥镇在结对文明单位的支持下,成立了舞蹈队、健美操队、民乐丝竹队等文体团队,与文明单位的文艺团队同台演出。既拉近了城乡文化距离,又丰富了城乡群众文化生活。

  行政村在结对单位的带动下,汲取城市的先进经验,下大力整治环境卫生,倡导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引导村民保护生态环境,共创美好家园。目前,全市已累计疏浚村级河道130公里、新增绿化36.6万平方米,农村垃圾集中收集处理覆盖率达到了100%,规模养殖场沼气池建设率达90%,其中10个村被省委、省政府命名为“全面小康建设示范村”。

  双向互动、互利共赢是保持结对工作旺盛生命力的关键所在。在共建中,许多文明单位改变了“共建就是单纯的经济扶贫”的片面想法,使文明建设的成果得到延伸和提升。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