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新华社北京6月14日电(记者 刘蓉蓉 金学耕) “不要以为我们爱唱苏联和俄罗斯歌曲就是为了怀旧,其实是这些歌曲所传递的精神力量让人不能忘怀,它使我们即使是在最艰难的岁月里仍然微笑着面对生活。”
在“莫斯科北京周”之际,每当有人问起“为什么你如此迷恋苏俄歌曲”时,李立春总会这样回答。这位71岁的北京退休工程师是一名“铁杆”苏俄歌曲迷。
“永远不过时的精神力量”
苏俄歌曲在中国的传唱,很大程度上归功于身残志坚、现年72岁的中国著名歌曲配译家薛范。两岁就因小儿麻痹而高位截瘫的薛范以超常毅力在轮椅上配译苏俄歌曲50多年,他称自己的精神动力同样源于那些优美的旋律。
苏俄歌曲取材广泛,既有歌颂爱情和劳作的淳朴之作,如《红莓花儿开》、《纺织姑娘》;也有颂扬爱国主义的优秀作品,如《春天来到我们的战场》;同时又不乏朴实、自然、真诚的生活写照,如《我爱你,生活》。
薛范说,苏俄爱情歌曲忧伤而不消沉、伤感而不颓废,骨子里总是透出一种积极向上的理想主义。“这是永恒的精神力量,永远不会过时。”
拥有大批爱好者
上世纪60年代知识青年上山下乡时,李立春和他的同伴一起常把各种苏俄歌曲手抄本偷偷藏在包里。
“那个时候,我痛苦时就唱《莫斯科郊外的晚上》,迷惘时唱《小路》,意志消沉时唱《共青团员之歌》,思念时唱《三套车》。有时候不方便哼出声来,就偷偷地在心里默念。”李立春回忆说。
今天的北京和中国其他城市,苏俄歌曲仍然拥有大批爱好者。在新浪聊天室“莫斯科郊外”里,苏俄歌曲迷们天天聚集于此,学唱苏俄歌曲并举办网上音乐会,并在薛范的指导下进行歌曲配译,然后将作品发表到网上论坛“静静的白桦林”上。
吸引着新一代年轻人
改革开放后一段时间,港台歌曲、欧美歌曲在中国年轻人中风靡。但是,最近以来,苏俄风格的歌曲又开始受到新一代中国年轻人的喜爱。青年歌手朴树根据苏联卫国战争时期一段凄美的爱情故事创作的歌曲《白桦林》在年轻人中引起强烈反响。朴树也凭这首歌迅速走红校园乃至全国。
22岁的大三学生彭宇说:“我通过《白桦林》喜欢上了苏俄歌曲。苏俄歌曲满含的催人奋进、永不妥协的思想是上一辈人的‘心灵鸡汤’,也将成为我们这一代人的精神食粮。”
一位苏俄歌曲爱好者在论坛上留言说,这些歌曲不仅包含了对往昔的追忆,更多的是对未来新时代的信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