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0002版:本省要闻
3  4  
PDF 版
· “生态河道”带给都市水清岸绿
· 我省成立文化产业促进会
· 封封家书寄相思
· 和谐大家园,我们一起来营造
· 扎实推进巡视工作 不断加强党内监督
· 着力提高水稻单产 全面开展测土配方施肥
· 红色旅游富了平阳老区农民
· 《畜牧法》今年7月1日施行
· 时刻牢记自己是共产党员
· 村民的好当家
· 科学准确地总结党的历史经验 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益借鉴和启示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6年6月14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生态河道”带给都市水清岸绿
杭州下城区着力打造“生态城区”
  本报讯 (记者 金波) 近日,随着占地200多亩的浙江华丰集团完成整体搬迁,一个省控重点污染源从此远离了杭州下城区。该企业原来沿油车港河而建的厂房将被改建为亲水绿地,一条崭新的“生态河道”将给当地百姓带来生活的惬意。

  下城区是杭州市的中心城区,境内无山,28条大小河道成为下城尤为珍惜的环境资源。该区在杭州市城区中率先提出建设“生态城区”,把建设生态河道与该区创造良好的投资与人居环境,打造现代中央商务区的目标紧密结合起来。2003年,该区编制完成《杭州市下城区生态景观河道综合整治规划》。依照规划,近3年来,全区共完成河岸砌石29.3公里,新建泵闸5座,疏浚河道29公里,清淤1.45万平方米,完成河道绿化面积24万平方米,共投入资金7600余万元。区管的21条河道基本实现“河深、水清、流畅、岸绿”的治理标准。

  原来,下城区许多河道的护岸均为传统的浆砌块石,着重考虑防洪排水安全,而没有兼顾生态功能,如今,在下城区的油车港等生态河道建设中,基本采取自然土质护坡,通过草皮、灌木、乔木进行修饰,或采取干砌、块石堆砌等方式为水生物的生长、繁衍创造了有利条件。在坡岸陡峭或因永久建筑物阻挡的河道边,则采用松木排立护岸,使“生态河道”的概念在细节中处处体现。

  为了从源头上根治水环境污染问题,下城区政府2004年投入资金740余万元,完成了28个污染源点、30家公建单位、7个生活小区的截污纳管工程,截污率达到65%,成为全市截污率最高的城区。由于每年“梅雨季”有大量酸性较高的雨水进入河道,对水生物、河岸植物、护石有较大破坏性,该区有关部门在雨水流入河道处加了一道过滤层,大大减少了酸性物质的渗入。

  改善河道水体,除了配水外,下城区还采用了一种生物“自净”方式。他们在下城区工业园的河道中种植香蒲、水葱等水生植物,分解水中的有害物质,美化水体。另外,他们还辅助投放微生物、复合酶来净化水体。

  浙江大学环境与资源学院专家和苗苗说,改善水环境和再造生态系统已成为当代城市建设和发展的重要内容,改变传统的治河方法,把城市河道建成水质清洁、充满生机、具有独特历史文化内涵的生态型河道已成为城市治河的方向。随着“生态河道”建设,下城区石桥、东新、文晖三个街道辖区(杭州北部地区)水环境得到巨大改善,成为大都市发展具有潜力的区块之一。

  根据下城区的规划,在不远的将来,京杭运河(下城段)、贴沙河、东河、上塘河两侧,呈现的将是20至30米的带状开放式游园,环城北路、上塘路、德胜路、石祥路两侧则是30米宽的绿化带,东新路与东侧河道间将建成绿化游园,形成区内纵横交错的绿化网络。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