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0014版:金衢丽资讯
3  4  
PDF 版
· 佛堂
· 打造产业新城 建设人居花园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6年6月14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打造产业新城 建设人居花园
——义乌市佛堂镇创建全国环境优美乡镇纪实
  打造产业新城

  建设人居花园

  ——义乌市佛堂镇创建全国环境优美乡镇纪实

  “佛堂镇被授予全国环境优美乡镇的荣誉称号,这是对佛堂镇这些年保护生态环境,合理科学发展的肯定。”但佛堂镇党委书记骆华勇认为,环境保护工作只有逗号,没有句号,生态保护与治理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它贯穿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推进现代化的整个过程。佛堂镇的发展定位是:打造产业新城,建设人居花园。

  <<<把难点转化为亮点

  佛堂镇在创建全国优美乡镇的过程中,注重实效,使群众自觉自愿地加入到这个活动中来。从细节着手,进行了大大小小近百项问题的整改,使佛堂人居环境品位大幅提升,让人感到处处洋溢着清新之风。

  佛堂镇在创建工作中,善于找准问题,破解难题,把难点转化为亮点,使脏的变干净,乱的变整齐,差的变好了。佛堂镇的工作人员人人带着问题上街下村抓创建,不断解决问题,提出创建要求,一步步深入整改,亮点越来越多,全镇越变越美。

  <<<生态建设惠及千家万户

  佛堂镇有着很好的创建优美乡镇、生态乡镇的底蕴。多年来,这里的人们秉承可持续发展,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相协调的原则,一直致力于把佛堂建成“产业新城、文化名城、人居花园”。如今,佛堂镇人均绿地面积达11平方米。在这里,现代文明和千年文明、工业文明和农业文明、城镇文明和乡村文明完全融合,相映生辉。

  佛堂镇党委、政府每年都要投入大量的资金进行创建工作,部署了多项重点工程,每年投资3亿元左右。投资256万元的日供水300万吨的自来水厂二期工程已经建成,去年又投入400万元向33个行政村进行自来水集中供水,彻底解决农村用水难的问题。投资1.5亿元、占地80亩的污水处理场已通过论证,进入施工阶段。

  为彻底改善佛堂的办学条件,投资上亿元新建佛堂镇中心小学,并对中学教工宿舍楼、教学楼等学校基础设施进行了改建。

  <<<千年古镇焕发新生机

  与新城崛起相对应的是佛堂千年古镇的保护。佛堂古镇在义乌江东岸,依水而建,傍水而居,现有建筑,无论主街、副街、横街或市基边的店面房,均是二层楼木结构,多为清代、民国时期建筑。

  街道两旁木雕画廊鳞次栉比,巷弄窄而弯曲,整体上仍保留着浓厚的古代市井风貌,是不可多得的江南古镇。目前,佛堂古镇的保护规划文本已委托同济大学制作。

  与此同时,新兴集镇建设也如火如荼。镇区面积不断扩大,由原3平方公里发展到现在的5平方公里。镇城区的主要干道朝阳路、大成路、双林路、建设路,以及各居住小区,都具有现代气息,整个镇区干净整洁、绿化美化。

  生态工业

  佛堂镇以“生态工业园、绿色小城镇”为目标,在园区开发过程中,不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不盲目开发项目,严格控制污染企业进入园区,污染企业进入园区必须严格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及“三同时”制度。对已进园企业,加强工业固废、污水排放、废弃污染、噪声污染的治理和整顿。几年来,企业投放各项污染治理资金1.2亿元。如蜜蜂集团的污水处理工程,已引入国内外最先进的工艺流程,变污水为资源进行循环改造,取得了可喜的成效。

  目前,规划面积7.4平方公里的工业区已基本形成规模,落户企业总数已达138家,外资企业17家。拥有浙江蜜蜂集团、华鸿工艺品有限公司、王斌工艺品有限公司、章舸生物工程有限公司、金成钢结构工程有限公司、华义医药有限公司、恒安压铸、诚信织造等一批大型和骨干企业,初步形成了文化体育用品、针织、工艺品、食品加工、建筑建材等五大优势行业。

  生态农业

  佛堂是个历史悠久的农业大镇。近年来,佛堂镇坚持“强基础、重调整、抓特色、创品牌、争效益”的工作思路,加大农业扶持力度,着力培育农业龙头企业,积极发展无公害生产基地,促进高效农业发展。佛堂镇建成了一个面积为4028亩的楼靖畈土地整理生态示范项目。据了解,此项目被列为全国唯一的联合国项目UNDA生态土地整理示范区。发展生态型高效农业技术,与义乌市农贸城联合开发了20余个产业基地,培育了30多家农业龙头企业,建立了“义红”果蔗合作社、科技养殖有限公司、绿洲庄园等3家部级无公害基地。义乌章舸生物工程有限公司的“功能性”红曲被列为国家重点新产品;果蔗研究所果蔗基地被列为国家星火特色产业基地和省级绿色农产品基地;铁皮石斛研究所的“天然药用植物品种组培工厂化技术研究”是国家“十五”攻关项目。

  生态农村

  在工业文明为现代农业注入全新活力、推动生态农业迅猛发展的同时,佛堂镇的新农村建设工作也亮点纷呈。2004年以来,佛堂镇投入8000多万元,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大力推动城市文明向农村延伸,使城乡共享现代文明和社会进步。

  农村环境整治、康庄工程、自来水工程、旧村改造、农村垃圾统一处理等一体化工作,正在农村如火如荼地开展。到目前为止,全镇已完成康庄道路工程,75个村开展了环境整治,52个村进行了自来水改造,96个行政村开展了“双建设”活动,建成室外灯光篮球场88个,健身路径18条,对农村垃圾实行统一清运处理,改善了农村卫生环境。2005年上半年,佛堂镇楼村还在义乌率先建设农民高层公寓,探索出了旧村改造的新路子。如鲁雅村被省爱委会命名为“浙江省卫生村”,泽塘村被义乌市命名为“文明村”。

  当笔者一行走进佛堂镇盛村的时候,发现这里的环境干净又漂亮。香樟、桂花、杨梅、茶花等花卉苗木种满了村庄,绿色映着农家小楼,让人感受到这就是想象中的漂亮农村。“‘小五化’好,‘生态建设’好。现在政府把我们农民的利益放在首位了。”遇到的农民都理解了新名词,而且亲身体会到这些新名词与新措施带给他们的新变化与新感受。

  的确,去年盛村的面貌发生了可喜的变化。在上级有关部门的大力帮助和支持下,依靠广大干部群众,积极开展城乡一体化建设,盛村先后投入巨资完成了路面硬化、路灯亮化、卫生洁化、环境美化,以及“赤膊墙穿衣戴帽”等一大批基础设施建设。

  出了盛村,来到楼村。“有天有地才算是个家”的农村建房旧观念,在义乌市佛堂镇楼村村被摒弃了。该村12层的农舍楼已完工,40户农民将像城里人那样住上用电梯上下楼的套房。村民盛英建开心地说:“这个楼当然好了,只用400多平方米的地就能解决40户人家的建房问题。现在多一分地就能多一分收入呀!”楼村村离义乌城区有20公里,是远近闻名的蔬菜专业村,全村218户农民有一半是蔬菜种植大户,大棚蔬菜基地面积达450亩左右。这几年来,随着蔬菜基地的发展,村民收入逐年提高,去年人均收入已达7500元左右。

  佛堂古镇,正经历着日新月异迅猛发展的新时代,老百姓都能从中获益,在优美的环境中共同分享经济社会发展的成果。在佛堂,既能感受新城的现代气息,又能领略古镇典雅的氛围;既能享受城里人的生活质量,又能品味农村人的田园乐趣。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