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0013版:金衢丽资讯
3  4  
PDF 版
· 大陈让经济腾飞在青山绿水之间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2006年6月14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大陈让经济腾飞在青山绿水之间
  大陈

  大

  陈

  让经济腾飞在

  青山绿水之间

  大陈印象:中国衬衫之乡——大陈镇,地处义乌市北部,距义乌机场12公里,铁路浙赣线、37省道、03省道贯穿全镇,经济发达,交通便利,风景优美。全镇总面积136平方公里,山林面积16万亩,耕地面积15346亩,辖48个行政村和一个居民区,人口7.9万,其中常住人口3.8万,外来人4.1万。改革开放以来,大陈人凭着“争强好胜,敢为人先”的大陈精神,形成了农业为基础,服装业为主导,第三产业蓬勃发展的产业格局。服装衬衫行业是大陈的支柱产业。全镇共有工业企业570余家,拥有先进服装生产流水线1600余条,日产衬衫60余万件,为义乌市的服装品牌汇聚地和最大的外贸出口基地。

  大陈荣誉:“全国环境优美乡镇”、“中国衬衫之乡”、“全国小城镇建设试点镇”、“全国乡镇企业示范区”、“浙江省综合改革试点镇”、“浙江省教育强镇”、“浙江省体育事业先进乡镇”、“浙江省卫生镇”、“浙江省生态镇”等。

  大陈镇以建设现代化生态型服饰名镇为目标,始终坚持“环境立镇、科教兴镇、工业强镇”的发展战略,以创建浙江省生态镇、全国环境优美乡镇为抓手,不断推进生态环境和三个文明建设的同步提升,实现了经济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2005年,大陈镇被评为金华市首个全国环境优美乡镇。大陈镇的生态环境建设已经走在了全市乃至全省的前列。

  在工业聚集区开发上,不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盲目开发项目,坚决限制污染企业进入。目前,全镇90%以上企业是服装企业,基本无污染。在农业开发上,大力发展生态农业,    推广使用低毒高效农药和可降解农用塑料薄膜,提高规模化蓄禽养殖场粪便综合利用率。开发“道人峰”有机茶2500余亩、无公害蔬菜1000余亩、猕猴桃500余亩,“道人峰”有机茶等生态型农产品享誉省内外。还完成退耕还林8200多亩,建设生态公益林近9万亩。青山绿水、清新空气成为大陈独特的自然条件,为大陈生态旅游开发提供了有利条件。

  近年来,大陈镇逐渐形成了“游青山绿水、访人文景观、吃农家特色餐”的发展格局,成为市民休闲、旅游、度假的好去处。生态旅游使农民收入不断提高,环保意识进一步增强,形成了良性循环。为了充分发挥生态资源优势和“中国衬衫之乡”的产业优势,大陈镇还邀请同济大学专家制订了我省首个镇级旅游发展总体规划。在农村建设方面,大陈相继启动实施了农村“小五化”、城乡一体化和城乡垃圾一体化工程。

  目前,实施了8个村的旧村改造和26个村的村庄环境整治,市、镇、村三级累计投入建设资金达2亿多元,全镇共拆除旧房1700余间,新建农民新居559幢,完成村内道路硬化10余万平方米,绿化5万余平方米,全镇已有18个村被评为生态村,农村面貌焕然一新。农村户户配备了垃圾桶;村村购置了垃圾车,配备了保洁员,建造了生态型垃圾房;镇政府在3个片分别建造了垃圾中转站。形成了户聚、村收、镇中转、市处理的城乡垃圾一体化处理体系,农村垃圾做到日产日清。大陈二村、互拥村先后被评为“浙江省全面小康建设示范村”,其建设经验受到中央、省、市各级领导的充分肯定。

  与此同时,大陈镇还不断探索完善“生态、循环、可持续”的发展模式,使循环经济成为了该镇生态建设的亮点之一。如拉长服装产业链,发展碎布收购行业,目前仅八里桥头村就有60多户100余人从事这一行业,为该村每年增收300多万元。不但解决了剩余劳动力的出路问题,增加了农民收入,还有效杜绝了以往碎布成堆、污染环境的现象。义北村源野山庄采用鸡——果园(苗木)——鱼塘的生态农业模式,既提高了鸡粪综合利用率,减少了粪便对环境的污染,又增加了山庄经济收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