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0003版:本省要闻
3  4  
PDF 版
· 我省首次对地方性法规 进行立法质量评估
· 磐安五年“锁”住百平方公里水土
· 我省今天入梅
· 西湖船娘“第一课”
· 我省维和警察包苞获 联合国和平勋章
· 浙江发现 7种植物 分布新记录
· 农民的好书记
· 铁汉的不了情
· 嘉兴部分社区橱窗成摆设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6年6月13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退耕还林、坡改梯、小流域治理多管齐下
磐安五年“锁”住百平方公里水土
  本报讯 (磐安县报道组 陈一波 记者 徐晓恩) “我们这里春天是花园、夏天是林园、秋天是果园、冬天是公园!”说起村口那片山坡地,磐安县冷水镇胡山村桃花源农庄负责人陈德波,一脸自豪的神情。5年前的这片荒山,经坡改梯后,1万多株果树牢牢“锁”住了200多亩水土,再也没有流失。

  据省卫星遥感技术普查表明,该县水土流失面积由5年前的266.4平方公里减少到161.3平方公里,减少流失面积105.1平方公里,而全县森林覆盖率达到75.4%。

  磐安县将水土保持工作与区域经济发展、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生态环境改善、农民增收致富等结合,积极开展生态建设。县里编制了水土保持总体规划,对“三沿(沿公路、沿河道、沿集镇)三区(景区、库区、自然保护区)”和全县易发生地质灾害点实施封山育林,层层签订责任书,以村为主组建护林队伍。

  从2001年开始,磐安县以“一亩地补50公斤稻谷”连补5年,开展退耕还林,群众积极性大增。新渥镇宅口村是药材种植专业村,连续两年发展木本药材山茱萸1000亩,使“癞头山”重新披上了绿装。玉山、尖山、胡宅等乡镇则开展“退耕还茶”,新发展茶园1.5万亩,平均每亩收入2000多元。从去年开始,该县将生产周期短、可循环发展的毛竹作为退耕还林重点,每亩补贴达到380元。

  据统计,磐安县这几年坡改梯12.41平方公里,发展经济林3.23平方公里、水保林5.66平方公里,并对78.18平方公里土地实行封禁治理和保土耕作。同时,对始丰溪、好溪、文溪等实施小流域治理,建设拦水坝、坡面水系等小型水土保持工程及河道整治,共建设拦水坝7座,蓄水池11处,截水沟75.5公里,有效缓解了“每洪必涝”状况。到目前,全县共投入治理经费9247万元。

  针对建设项目不断增多,磐安县加大了开发建设项目水土流失防治与水土保持监督执法力度。到目前为止,全县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编报率达90%,重点项目编报率达100%。由于抓住了源头管理,人为活动产生的水土流失得到了控制。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