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0011版:理论视野
3  4  
PDF 版
· 科学发展观的理论创新价值
· 与时俱进的浙江精神 又快又好发展的动力
· 摆正建设新农村与 工业化、城镇化的关系
· 健全社会主义荣辱观的践行机制
· 哲理漫画
· 社会底线伦理和党的核心价值观的统一
· 智者的回答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6年6月12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科学发展观的理论创新价值
庄前生
  伴随新世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进程,一个指导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战略新思想——科学发展观应运而生。科学发展观凝聚了新中国50多年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经验,反映了新世纪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时代要求,体现了我们党指导思想的与时俱进,具有十分重大的理论创新价值。

  科学发展观凝炼了发展的科学

  新中国成立后,面对长期战争的创伤和贫穷落后的面貌,发展问题成为我们党亟待解决的中心任务。从毛泽东开辟的社会主义发展方向,到邓小平开创的改革开放的发展道路,再到江泽民倡导的新型工业化的发展模式,我们党三代领导集体的探索一脉相承,逐步深化,为科学发展观的形成作出了深厚的理论铺垫。进入新世纪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高举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伟大旗帜,以开拓进取的精神和求真务实的作风,全面总结我国50多年特别是改革开放20多年的发展经验,深入思考未来中国的发展道路和发展目标,在继承前几代领导集体极为丰富的理论成果的基础上.根据新世纪、新阶段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最新实践的启示,创造性地将我们党的发展思想概括为科学发展观,并提升到指导全局的战略思想的高度,实现了我们党在发展理论和指导思想上的新飞跃。

  科学发展观的首要理论价值,在于它以新的视野审视世界包括资本主义国家的发展理论和发展实践,以新的理论框架凝炼了我们党半个多世纪对中国发展认识的一切重要成果,把社会主义的发展方向、改革开放的发展道路和面向新世纪的发展模式融会贯通,并注入了鲜活的符合时代要求的一系列新思想、新观念,形成了一套具有中国特色的发展理论,从而在更高的层次上为当代中国的发展提供了系统而明晰的座标。

  科学发展观更新了发展的理念

  多年以来,由于难以逾越的时代局限,人们往往把发展定位于经济发展,甚至把经济增长等同于发展。这种发展观念虽然在特定的发展阶段有其必然性,但它对发展的片面理解必将导致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和低效益的结果,甚至出现经济的畸型增长和社会发展严重滞后的不协调局面。社会系统是一个结构复杂的有机体,在经济、政治、科技和文化之间存在着相互支撑、协调发展的内在规律。倘若在发展布局上,畸轻畸重或顾此失彼,必将欲速而不达。同时,在现代社会的生产力构成中,科学技术和文化等非物质因素的价值日益突出,知识经济的崛起已经打破了传统经济的成分结构,使传统的工农业产品和新兴的科技、文化、服务业产品在社会总产值中的比重发生了重大的改变。在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领域,制度创新、体制创新、组织创新、管理创新和理论创新,已经成为引领和推动整个社会飞速发展的强大动力。正是顺应了这一时代的呼唤和实践的要求,科学发展观强调,发展决不是指经济的增长,也不限于经济的发展,而是要在坚持经济建设中心地位的同时,把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当作社会主义发展进程的统一范畴,加以通盘规划,实行整体推进,以形成社会主义的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同时并举的发展格局。

  科学发展观倡导的发展新理念,丰富了发展的内涵,开阔了发展的领域,它必将引领我们不断调整发展布局,完善发展规划,开辟发展空间,提高发展质量,使社会主义的先进性、优越性得到进一步彰显和升华。

  科学发展观完善了发展的思路

  科学发展观以谋求发展为起点,以研究发展为主题,以揭示发展规律为目的。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过程中,科学发展观与各种非科学发展观的区别,并不在于要不要发展,而是在于怎样发展。围绕这一主题,我们党从毛泽东到邓小平再到江泽民都作过深入的理论思考和总结,在发展道路、发展模式、发展战略、发展动力和发展布局等方面作出过一系列的理论贡献。科学发展观在发展思路上的鲜明特点,就是强调立足全局、注重统筹兼顾。第一,强调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内外发展、统筹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第二,强调全面发展、协调发展和持续发展的辩证统一,也就是要正确处理现代化建设各领域、各环节的重大关系。如正确处理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关系,正确处理经济增长同资源支撑、环境保护的关系,正确处理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同鼓励、引导其他经济成分共同发展的关系,正确处理当代发展和后代发展的关系,等等。第三,强调要优化产业结构,转换增长方式,更新发展模式,走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道路。第四,要求积极创设发展条件,努力营造发展机制。提出抓住发展机遇、强化发展意识、更新发展理念、创造发展环境、创新发展体制、增强发展动力、拓宽发展空间,夯实发展基础、加快发展速度、提高发展质量等重要思想。

  总之,科学发展观在发展思路上,更加注重宏观布局,更加注重内在协调,更加注重良性互动,更加注重机制创新,更加注重质量效益。因此,也更加有利于实现全面发展和永续发展。

  科学发展观提升了发展的境界

  发展问题虽然是人类社会历史进程中始终面临的一个永恒课题,但每个时代的发展进程特别是发展成果的分配归根到底涉及不同阶级和社会阶层的利益关系。因此,不同阶级、不同政党在回答为什么发展这个根本问题上,都会从维护各自的利益出发,作出不同甚至相反的回答。

  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这里的“人”就是指人民群众,这里的“本”就是指发展的根本宗旨。对此,胡锦涛同志明确指出:“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促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经济、政治和文化权益,让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这就使我们党的发展观具有了与西方发展理论截然不同的价值取向,从而将其纳入社会主义的制度框架,具有了新的属性,并展示出新的境界。

  以人为本作为科学发展观的灵魂,合乎逻辑地承载了为谁发展和靠谁发展的双重含义。在发展的价值取向上,强调为实现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谋求发展;在发展的根本动力上,强调依靠人民群众的创造力量促进发展。从而把中国共产党人的“为民执政观”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群众创造论”统一起来,使之转化为共产党人领导发展和推动发展的理论依据,成为团结人民、鼓舞人民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而自觉奋斗的精神动力。这就是科学发展观的科学所在,也是科学发展观的价值所在。

  科学发展观发展了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在中国的实现形态。科学发展观植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在实践中总结经验,提炼精华。它以系统性的观念更新和思维创新丰富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从而推进了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发展。

  科学发展观丰富了党的建设内涵。工人阶级政党是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科学发展观强调,提高党的执政能力,首先要提高党领导发展的能力。因此,组织好、领导好经济社会的发展,既是党治国兴邦的重要基础,是党实现其历史使命的必然要求,也是检验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的根本标准。这就把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包括建立科学的发展评价体系、完善政绩考核机制以及健全党政干部考察制度等内容纳入了党的建设之中,使我们党提出的“围绕发展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的党建思路找到了实现的途径,使党的建设具有了更加明确的目标和方向。

  科学发展观提供了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有机结合的理论基础。市场取向的改革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初步建立,为中国的发展注入了巨大的能量,使中国的社会主义事业在当今世界呈现出蓬勃的朝气和旺盛的活力。但是,市场机制并非无所不能,市场的自发作用同社会主义价值目标并非完全一致,市场力量不可能妥善解决社会生活中的各种利益矛盾,也不可能保证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持续发展。科学发展观由于其蕴含的人文价值和科学机理,为二者的结合提供了理论的遵循。只要我们按照科学发展观所确定的目标、思路和价值准则,去深化改革、引导开放和完善政策,就能逐步走出一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成功之路,创造一个更加富裕、更加和谐、更加美好的未来。

  科学发展观充实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体系。“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科学发展观以什么是发展、为什么发展、靠谁发展、怎样发展和如何科学地评价发展等系统的理论说明和论证,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补充了极为重要的核心内容,进一步完善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体系,也深化了我们对科学社会主义学说的认识。

  由胡锦涛同志首次概括并达成全党共识的科学发展观,是中国共产党几代领导集体思想智慧的结晶,是中国人民五十多年建设实践的经验总结,是中华民族对社会主义发展理论的独特贡献。科学发展观的问世,无论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史上,还是在科学社会主义发展史上,都具有不可低估的创新价值。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