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0002版:本省要闻
3  4  
PDF 版
· “房东经济”成为嘉善农民“聚宝盆”
· 1400名外地学生进山就读
· 浙洽会首场签下 67.3亿美元项目
· 为反腐倡廉提供有力科技支撑
· 省领导会见 浙洽会客人
· 曼妙越剧醉倒 法国艺术家
· 良渚遗址挖出玉“耘田器”
· 保护文化遗产 守护精神家园
· 我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系列电影工程正式启动
· 矢志办学的耕耘者
· “了不起的村庄”当家人
· 加速推进金衢丽产业带发展
· 扎实推进治理商业贿赂工作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6年6月9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良渚遗址挖出玉“耘田器”
表明当时出现了掌握经济活动的显贵阶层
  本报杭州6月8日讯 (余杭区报道组 陆文华 记者 任建明)看上去黑乎乎的一块“石头”,却是国内考古发掘出的第二件玉“耘田器”,这件珍贵玉器是在杭州余杭区良渚镇后杨村遗址发现的。笔者今天从省考古研究所获悉,后杨村遗址发现罕见的良渚文化晚期显贵者墓葬群,9个墓葬出土各类文物200多件,其中包括10多年来在良渚遗址群内首次发现的玉琮、斜边玉璧等器物。

  令专家惊喜的玉“耘田器”是一件刃口部分呈“V”字形的玉器。考古专家初步认定,这是玉制的生产工具,没有实用性,是一种象征性的礼器,非常罕见。生产工具的礼仪化,说明当时社会阶层中有些人逐渐脱离了具体的生产活动,成为高于一般社会成员的特殊阶层。这个显贵者阶层不仅控制了神权、军权和财权,还掌握了社会的经济生产活动。

  省考古研究所副研究员王宁远认为,后杨村遗址发掘,修正了过去考古界认为的良渚遗址群内良渚文化早期发达、晚期衰落的观点,说明良渚文化遗址区作为良渚文化的中心,在整个历史发展中都相当发达,并持续发展了相当长时期。

  下图 迄今考古发掘出土的全国第二件玉“耘田器”。

  陆文华 任建明 摄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