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0002版:本省要闻
3  4  
PDF 版
· “房东经济”成为嘉善农民“聚宝盆”
· 1400名外地学生进山就读
· 浙洽会首场签下 67.3亿美元项目
· 为反腐倡廉提供有力科技支撑
· 省领导会见 浙洽会客人
· 曼妙越剧醉倒 法国艺术家
· 良渚遗址挖出玉“耘田器”
· 保护文化遗产 守护精神家园
· 我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系列电影工程正式启动
· 矢志办学的耕耘者
· “了不起的村庄”当家人
· 加速推进金衢丽产业带发展
· 扎实推进治理商业贿赂工作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6年6月9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矢志办学的耕耘者
——记万里教育集团董事长徐亚芬
  1992年底,徐亚芬从企业调到一所中专任党委副书记。针对当时公办中专教学体制和人事制度改革滞后、国家教育经费投入不足的现状,徐亚芬提出了一系列改革方案,但当时只有一个中层干部愿意跟着她一起干。面对各方阻力,徐亚芬用家里的积蓄买下了一家职工学校的4套职工住宅,换来了1000平方米的校舍。为解决办学资金问题,她租下了郊区一个废弃的养鸡场,用来开办当时效益较好的驾驶学校。徐亚芬白天忙完学校的工作,晚上就到工地跟着民工干活,好几次晕倒在工地上。驾校的成功创办,为“万里”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1994年,徐亚芬筹建寄宿制中小学——宁波万里国际学校。1999年,“万里”接管浙江农技师专——一所具有50年历史但办学条件极差的薄弱学校,承担起全国第一家普通高校改制的重任。2002年,教育部批准浙江万里学院升格为本科高校。

  为了让中国的学生不出国门就能享受一流大学的教育,徐亚芬凭着不懈的努力,促成了万里学院与世界高校200强之一的英国诺丁汉大学合作办学,在国内首次引入国外优质教育资源。

  徐亚芬认为,“万里”是没有家长身份区别的学校。她要求家长树立新型的教育观。她经常到教室去,看到地上有垃圾就捡起来,面对学生们的诧异,她说:“不要认为乱丢垃圾是小事,这是最起码的素质问题。”董事长这样做了,校长们、教师们、学生们都跟着做,在“万里”形成了风气。“润物细无声”的教育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了提高,“万里”高中生连续六年100%上大学,教学质量也得到了社会的普遍认可。

  万里教育集团的学校越办越多,但徐亚芬手中的“权力”却一点也没有增加。作为集团一把手,她却没有财务签字权,也不管基建和人事,而是分管最苦最累的招生工作和家长热线电话反馈。“万里”领导班子明确有三条“高压线”:亲戚朋友不能在“万里”从事任何直接或间接的招标、采购物品、推销产品等经济活动;亲属不能安排在自己管理的权力范围内工作;不能接受下属职工的礼品及宴请。无论谁都不能触犯这三条纪律。

  徐亚芬矢志办学的精神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充分肯定,同时也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高度赞扬。曾庆红同志在参观了万里学院后提议:“我们要为徐亚芬同志的创业精神而鼓掌!”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