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0009版:媒体点击
3  4  
PDF 版
· 钢铁“天路”将迎来神奇列车
· 一位少女生命之花 的最后绽放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6年6月9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首批开往“世界屋脊”的高原旅客列车揭秘
钢铁“天路”将迎来神奇列车
——首批开往“世界屋脊”的高原旅客列车揭秘
  一流设备抵挡“地滚雷”

  在海拔高达5000多米的唐古拉山口附近,由于云层低,雷电常常在地面滚过,能烧毁地面上的草木,极大威胁地面设施。而青藏高原列车由于装备世界一流设备,则能有效回避这种“地滚雷”。

  李宏说,青藏旅客列车提高了电气绝缘性能与防雷击保护性能,通过降容、提高电气产品的耐压要求、提高绝缘防护等级等措施,解决电气设备与元件因低气压带来的绝缘问题和预防高原地区特有的“地滚雷”,提高车辆在高原地区运用的安全可靠性。

  铁道部运输局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青藏客车首次装用防雷系统,一系列的设备装置保证了客车与客车之间、客车与大地之间形成等电位,有效地防范雷击影响。

  走千里不污染高原净土

  青藏铁路格尔木至拉萨段1142公里长的铁路线穿越昆仑山和唐古拉山,有960公里的线路在海拔4000米以上,最高部分海拔达5072米。

  毫无疑问,青藏铁路(青海西宁至西藏拉萨)是目前世界上海拔最高的铁路,也是目前世界上最长的高原铁路。其本身的壮美将和辽阔的草原、高耸的雪峰、清流蜿蜒的长江源头相得益彰;它带去的空前客流,却也让“高原净土”脆弱的环境伴生了隐忧。

  绝不能让列车成为新的污染源!为了保护沿途的高原环境,进藏客运列车采用了先进的真空集便和污水收集装置,严格实行定点排放垃圾和污物。真空集便装置利用在污物箱箱体和管路内形成的真空排污系统,使污物从便盆传送到小箱体,再排放在大箱体中,车到终点后由污物车抽运送走处理。车上采用列车专用垃圾压缩机处理其他废弃物,能保证沿途环境不受垃圾污染。

  铁道部运输局有关负责人说,根据安排,在格尔木站要集中进行吸污作业和垃圾回收作业,污物箱、污水箱和垃圾箱清空后,再进入格拉段运行,完全可以保证污物污水零排放。

  “驻颜抗老”有妙招

  高原强紫外线、强风沙对高原客车的寿命以及运行性能均有较大影响。运行途中,车窗是旅客接受紫外线照射的主要界面。为此,车窗玻璃选用低辐射中空玻璃,紫外线透过率不超过13.3%,经过滤后,车内紫外线强度与平原环境下基本一致。

  列车车体外部面漆必须满足青藏铁路运行的特殊要求。历经在青藏线一年的暴露试验,列车表层漆面完好,防紫外线、抗风沙、耐温差的性能完全符合要求。

  为提高整车的密封性能,列车还采用了密封式车体钢结构和密封式折棚风挡,首次采用了双唇密封式结构的塞拉门,尽可能减少客车与外界的通路,并对与外界连通的接口采取了发泡和热缩处理的方式,既加强车的防风沙性能,又保证了客车供氧的效果。针对高原行车颠簸的特点,每节车厢采用完善的气囊减震系统,大大提高了旅客乘车的舒适度。

  功能设计饱含人性关怀

  青藏铁路客车在满足功能性和安全性基础上,引入人性化、系列化设计理念,处处细节体现人性关怀。

  青藏铁路客车的座椅舒适大方,加宽的卧铺保证了旅客坐卧的舒适度。硬卧车上还设置残疾人卫生间,充分体现了人文关怀。密接式钩缓装置的应用,减少了列车的纵向冲击,新型隔音降噪技术的应用,提高了旅客的舒适度。每节车厢都设有一个开放式盥洗间,一个垃圾压缩机,一个开水供水器和一个制氧室。

  软卧车、餐车加装了液晶电视,内置8套影视节目,可供旅客自由选择。餐车增设酒吧休闲区,可使旅客在轻松的氛围中度过旅行生活,顺利抵达拉萨。

  翻越唐古拉山口

  时速也达80公里

  据悉,尽管从北京至拉萨铁路线全长达4000多公里,但客运列车单程运行时间也不过两天两夜。

  青岛四方-庞巴迪-鲍尔铁路运输设备有限公司一位工程技术人员告诉记者,这趟全新的25T型青藏列车设计时速为每小时160公里,目前在青藏线的试验时速已达120公里,就是在翻越“世界屋脊的屋脊”唐古拉山口时,时速也达到80公里。

  这趟列车引进了加拿大庞巴迪列车技术,却全部由国内厂家制造,并采用了许多我国自主创新的高新技术,如列车上的环保和制氧技术。

  担当北京至拉萨客运列车运营的一位检车乘务员对记者说:“这是一个集光电等高科技于一体的列车,许多技术设备都是第一次使用。它将让乘客充分享受高原之行神奇、圣洁、美妙的旅程。”

  (综合新华社消息)

  7月1日,青藏铁路格尔木至拉萨段将通车试运营。随着这条钢铁“天路”在“世界屋脊”的铺展、开通,“圣城”拉萨不再遥远,唐蕃古道成为观光之旅,“出国容易进藏难”的历史将一去不返。

  首批北京、上海、广州、成都、西宁等开往“世界屋脊”的高原旅客列车已整装待发。进藏列车什么样?新华社记者新近在北京西站登上了整装待发的进藏客运列车。联合设计制造这批列车的南车四方机车车辆股份有限公司和青岛四方-庞巴迪-鲍尔铁路运输设备有限公司的设计师、铁道部运输局有关负责人近日也接受了新华社记者的专访,掀开了进藏列车的“神秘面纱”。

  车厢洋溢藏族风情

  登上这趟“神秘”的列车,一进入宽敞、明亮、整洁、暖色调的车厢,就能体会到青藏高原的意境。

  记者看到,根据在京藏族学者和专家提议而精心设计的列车窗花图案和地毯、窗帘、桌布的颜色、花纹,使车厢内处处洋溢着浓厚的藏民族风情。超宽、超大的车窗,更能方便旅客饱览沿途高原美景。

  车厢内设有电子显示屏,用藏、汉、英三种文字滚动播出车内温度、列车时速、到站信息等相关内容,以便让旅客随时了解列车运行的情况。此外,记者还注意到,车厢内各处固定的提示也都采用了藏、汉、英三种文字。

  整趟列车由舒适的软卧车、硬卧车和高背软座的硬座车以及特别宽敞的餐车组成,车厢内饰装修都力求用现代化材料体现藏族风格,其档次不亚于豪华宾馆。

  列车好似大“氧吧”

  青藏铁路处于海拔高度2828米至5072米之间。缺氧,是登上高原旅客的“第一威胁”。长达1142公里的青藏线格拉段(格尔木至拉萨)约有960公里平均海拔超过了4000米,旅客必须补充氧气。这趟列车车厢内的氧气浓度、温度、压力可以保持均衡。

  南车四方机车车辆股份有限公司技术中心主任设计师李宏说,列车上的多项技术属世界首创,首当其冲的是在客车上采用制氧系统,能提高客车上的氧浓度体积含量,解决旅客在高原乘车的缺氧问题。

  每节车厢的配置几乎与飞机一样,“车内供氧采用弥散式和分布式相结合的方式。”青岛四方-庞巴迪-鲍尔铁路运输设备有限公司工程部经理于学辉说,“弥散式供氧能使客室的氧浓度达23.5%至25%,满足大部分旅客的供氧需求;分布式供氧可让旅客通过鼻式吸氧气管单独吸氧,满足不同旅客对氧气的需求量。”

  记者看到,每节车厢的制氧机和储氧瓶,以及污水储存器都很巧妙地设在车厢底部的封闭箱里,既方便工作人员打开检查,又巧妙地和车厢融为了一体。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