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0006版:文教科卫新闻
3  4  
PDF 版
· 重视双基 回归课本 凸现思辨
· 突出能力考查 体现学科特点
· 语数外三科命题思路
· 立足语境 强化语用
· 数学
· 英语
· 重视基础 凸现能力 贴近时代
· 稳中渐变 适度创新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6年6月9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重视双基 回归课本 凸现思辨
——语文浙江卷评析
  湖州中学特级教师 羊刚

  慈溪中学特级教师 黄孟轲

  浙大附中特级教师 吴旭辉

  

  语文命题严格遵循教育部的《考试大纲》和浙江省教育考试院制定的《考试说明》。试卷知识覆盖面大,难度与去年大致持平。

  重视双基,回归课本。第2至第5题题型常见,设题严谨。有的题目取材平易,但要求考生能结合语境作较为精细的辨析,如第2小题“给予”“给以”之辨。有的题目干扰项具有迷惑性,如第4小题A、D两项,有的错项设置较为隐蔽,如第6小题B项。这对考生“双基”提出了较高的要求,有较好的区分度。第二大题打破了前两年只选自然科学类文章的“惯例”,采用了一篇有关“人类学形成体系”的社会科学类文章,选文和设题与去年相较都更为平易。

  第三大题文言文阅读选择了明代方孝孺的《蚊对》,与课内学习过的《种树郭橐驼传》等课文相类似。该大题4个题目及文言文翻译的答案都能在课内文本中找到根据。名句默写题涉及的诗文,均在课内出现过。

  今年的语言表述题取向更灵活。22题要求由标点符号引发出联想,既考到学生的想象描述能力又涉及标点符号的知识。

  着眼能力,凸现思辨。诗歌鉴赏所选材料是元曲[正宫]叨叨令(溪边小径舟横渡),曲中描绘了青山白云、门前流水、轻舟小径这样一个幽邃飘渺的极其澄净的世界。写法上,隐约回环,先造其境,使人产生强烈的探询感,结句借人们熟知的“鹦鹉洲”指称“渔父”,点出意旨。含蓄蕴藉又不失明朗畅达。考生需要细加咀嚼但又不太艰深,16题抓住曲中意韵最深的一句设题,体现了能力立意的要旨。

  作文话题“生有所息/生无所息”,出自《列子》中子贡与孔子的对话,这段对话在高中第五册课文《人是什么》(赵鑫珊)中出现过,考生应该并不陌生,因此,审题不会有什么问题。话题富含哲理,所表达的其实是对人生的态度和思考,需要考生调动阅读积累,结合人生实际,感悟思辨。

  取材和设题表现出对考生的人文关怀。如第1小题,把字音和字形并在一起考查,且设置了较为完整具体的语境,如此更接近日常阅读的习惯。23题是一道开放性较好的题目,既考查情境语言的得体与否,也可看出语言的表述能力,同时又能了解学生阅读文学作品的情况。

  第五大题所选阅读材料是法国作家米歇儿图尼埃的《平面的生活》,四道小题,由对词句的理解到分析概括到鉴赏评价,逐步深入,层级分明,便于学生答题。选文以传统的形式表达了深刻的哲思,富有情趣。选用类似的阅读材料,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考生应考的紧张情绪,表现了命题人对考生的人文关怀。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