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0002版:本省要闻
3  4  
PDF 版
· 高校毕业生创业享受诸多优惠
· 废电池的“归宿”在哪里
· 的哥的姐 免费体检
· 一项建议让菜农 人均增收四百元
· 省领导会见浙洽会消博会客人
· 交通安全不能放松
· 要闻简报
· 下岗职工的“娘家人”
· 贴心交警
· 安全设施未建成就通车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6年6月8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一项建议让菜农 人均增收四百元
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关心下, 嘉善杨庙镇小包装雪菜销售红火
  本报讯(记者 洪加祥 嘉善县报道组 徐雪娟) 嘉善县杨庙镇农民蒋海荣种植10多亩“雪里红”,腌制出4000多坛雪菜,卖给当地蔬菜加工厂后,收入达5万元。老蒋说:“这全靠县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提出建议,政府出台政策扶持雪菜深加工企业,我们农民增产又增收。”

  杨庙雪菜已有300多年历史,是嘉善的传统土特产,杨庙镇还被农业部命名为“中国雪菜之乡”。但最近几年,杨庙雪菜因深加工能力不够,靠提篮小卖,效益不高。县人大代表、光明村党支部书记李荣华,县政协委员、镇蔬菜加工厂厂长蒋森林算过一笔账:农民提篮小卖,一坛雪菜最多只有13元收入,如果通过深加工,每坛雪菜可增加50元收入。为此,他们分别在去年县“两会”上提出建议,要求县、镇两级政府出台政策,加大扶持杨庙雪菜深加工企业的力度,打响杨庙小包装雪菜的品牌。

  代表、委员的建议,引起了县有关部门及杨庙镇党委和政府的重视。县政府制订相关政策,对雪菜加工企业实行低门坎进入开发区,优先、优惠供应企业用地等多项措施;杨庙镇不仅筹资600万元扶持创办生产企业,使雪菜小包装企业从3家发展到现在的16家,还组织成立以农机站、雪菜加工企业、农户参加的雪菜合作社,向国家商标局统一申报注册“原产地标记注册认证”。

  小包装雪菜生产出来后,镇政府组织营销人员到广东、北京等城市的超市推介产品。如今,杨庙小包装雪菜在市场上供不应求。据杨庙镇政府统计,仅雪菜一项,该镇2万多农民人均可年增收400多元。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