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0014版:新闻周刊·人物调查
3  4  
PDF 版
· 环保“深喉”
· 慢慢学会软硬不吃
· 销售员变身举报职业人
· 功利性抹杀了贡献性?
· 5年举报600多次
· 举报甘苦唯有自知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6年6月8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功利性抹杀了贡献性?
  (在这近5年中,余志刚没有像“自掏腰包做环保公益广告”的陈法庆、“环保卫士平民英雄”的韦东英那样,成为被媒体大张旗鼓宣传的“先进人物”,更多的时候反而变成一个有争议的人物。)

  

  就对环保而言,余志刚的贡献并不亚于那些环保英雄,但他却始终成不了英雄,在我们之前,也没有哪家媒体报道了他。相反,在我们为他走访的方方面面中,谈起他,免不了争议。

  一是对他这种有奖举报职业化有了不同的看法,认为他功利性太明显,只对奖金负责,另外,只图举报数量,因为举报成本很低,最多是几毛钱的电话费,广种薄收是他们举报职业人的作业方式,所以产生大量的举报不实。

  一些执法人员也说:“就前两天,我们根据他的举报,凌晨2点赶去一看,结果根本不是他说的情况。我们希望他举报准确点,省得我们空跑!”……

  另外,还有一些声音提出:“环境违法行为有奖举报”,旨在调动广大群众关注和参与环保工作。现在90%的奖金都是举报职业人拿去了,这与当初政府实行有奖举报的初衷背道而驰。一些相关部门也正研究如何把现在这种职业举报人单枪匹马的作战扭转过来,成为一项真正让群众共同参与的社会监督机制。

  随着群众环保责任和意识的提高,近几年,除了极个别的有奖举报职业人外,绝大多数人举报并非为了奖金。2004年全省4万多件日常群众环保举报中,只有极个别人领取了奖金,2005年,也是类似情况。

  而余志刚回应说,他的所作所为完全是按程序和有关法律规定来办事的。其实自己和那些“环保英雄”做的是同一件事,就是为了保护环境打击违法行为。惟一不同的是,他们是公益性的,而自己是领奖金的。

  他始终认为有奖举报也是一种劳动,而且还有人身安全等风险,既然是劳动,获得报酬就是应该的,就不应该受歧视。而且现在他所做的有奖举报和政府的鼓励是一致的,也能促使企业更加自觉地承担起环保职责。

  他说自己是把环保举报当作一个职业来认真对待的,“既然我吃这碗饭,再夹生,再难吃,再噎人,我也要吃!”

  不过,随着我省环保力度的加大,环保法制意识深入人心,环保违法行为不断减少,余志刚这个“环保有奖举报”职业也许会越来越“夕阳”了呢。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