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0011版:媒体点击
3  4  
PDF 版
· 黑手
· 纯属“姚康达事件”翻版 “问题贷款”还有多少
· “神秘人”按揭购买数十套豪宅 32笔贷款“抵押登记不实”
· 非物质文化遗产形成的特殊习俗
· 骗贷程序“天衣无缝” 大多离不开银行“内鬼”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6年6月7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骗贷程序“天衣无缝” 大多离不开银行“内鬼”
  知情人士说,从已暴露的情况看,至少存在三大骗贷嫌疑。一是虚高评估抵押物(房产)价值,套取银行资金。一套位于“世茂滨江花园”的复式高档房(面积938.34平方米),“优佳投资”买入价是2400万元,即便按后来房价涨到每平方米4万元估算,真实交易额也就4000万元,而上海光华房地产评估有限公司给这套房产的估值竟达1亿元。“按7成贷款计算,仅这一套,顾艺就从浦发银行贷到了7000万元,除去真实房款,他已从银行套现4600万元!”这位人士说,“这是典型的虚高评估骗贷案例。”

  二是利用他人身份证,偷梁换柱搞假按揭。除了抵押不实,在浦发银行的问题贷款中,还大量涉及利用他人身份证办虚假按揭。一位金融系统的权威人士说,2005年,一位云南人曾询问浦发银行,自己怎么莫名其妙地成了上海“世茂滨江花园”的“业主”,并且有一家公司正在逐月“替他”还贷?原来,此人准备在当地贷款买房,但当地银行发现,他已有向上海浦发银行贷款买房的征信记录。

  与此相印证的是,在浦发银行问题按揭中,借款人的身份证各异,但还贷账单却是寄往三四个相同的地址。这表明按揭背后的真实借款人是同一个人或公司。

  三是公证机构虚假公证。据记者了解,在浦发银行的这起事件中,一家公证机构接受委托出具了具有法律效力的收入证明。“从手续上,几乎没有漏洞。公证机构也被他们买通了。”一位内部人士说。

  至此,按揭骗贷的造假路径已依稀可见:异地收购大批身份证(身份证所有者不知情)——伪造系列借款委托书(表明身份证所有者委托他进行借款)——骗取或买通公证公司(进行“委托”公证)——提供虚假的收入证明(申请贷款)——虚高评估房价(或伪造交易合同)——获取银行大笔贷款(实现事实上的零首付)。

  一位银行人士说,这种“程序天衣无缝”、形式“合规”的骗贷,大多离不开银行“内鬼”,因而更具风险,“譬如,类似云南的假冒购房人,一旦主张权利,银行那些没做抵押的贷款就会成为烂账。”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