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0007版:媒体点击·体育新闻
3  4  
PDF 版
· “比哥德巴赫猜想重要得多”
· 阿根廷金哨 执法揭幕战
· 全民健身大联动将在无锡启动
· 郑洁/晏紫 挺进女双八强
· 雨中首探慕尼黑世界杯体育场
· 我们只是在百米冲刺中比别人快了0.1秒
· 朱熹平
· 曹怀东
· 省运会保龄球赛在杭结束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6年6月5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我们只是在百米冲刺中比别人快了0.1秒
——专访朱熹平教授
  6月3日晚,记者电话联系上了在外地出差的朱熹平教授。对于取得的成果,朱教授一连说了三遍“这不算什么”。他认为,任何科学成就都是很多人一步一步累积的结果,自己只不过是完成了最后一步而已。

  只是有幸捡到一块石头而已

  记者:祝贺您和曹怀东教授一起破解了这道数学百年难题。您作为中国科学家,为这道难题作了最后“封顶”,感想如何?

  朱熹平:学问是不分国界的,所有难题都要经过很多人努力才能破解。我们只是走了最后一步。“庞加莱猜想”有100多年历史,数学学科当中的拓扑学本身就是围绕这个问题展开的,能够加入到这个研究领域,学习这些东西,对我来说是种荣幸。我们只是在科学研究的路程中有幸捡到一块石头而已,周围还有很多“高手”,我们的成果不算什么。

  记者:你们是怎样在众多的研究团队中脱颖而出获得最后的成功的?

  朱熹平:“庞加莱猜想”是当今数学界最热门的难题之一,近两年取得了相当大的突破,刺激了很多人朝着它进行努力。在全世界这么多研究团队中,我们算是比别人先踏出了一步,或者说是在百米冲刺的最后比别人快了0.1秒,仅此而已。这是与整个集体的努力分不开的,尤其是丘成桐先生高瞻远瞩的指导。

  成果还需要历史的承认

  记者:为什么你们能够破解这个百年数学难题?

  朱熹平:所有的数学难题其实都是历史的产物,历史发展到这个阶段,你走一步,我走一步,已经有很多著名的数学家预见到这个难题即将被破解。

  2003年,俄罗斯数学家佩雷尔曼给出了具体方法的构解,就已经差不多解释完了。此后世界上就有很多个群体围绕留下的问题去研究,我们就是其中一个群体。很多人像我们一样已经差不多解完,我们只是第一个把这个证明完整地发表出来。

  现在的数学研究就像体育竞争一样,不同国家的群体在高度竞争。

  记者:你在这个猜想上面花了多少时间和精力?

  朱熹平:1996年至1997年哈佛大学的丘成桐教授就给我指路,应该朝着这个方向努力,于是我1997年就开始朝这个方向走,但也不完全把精力放在这里。主要的推动力还是在2003年俄罗斯数学家有了重大突破后,才把全部精力放在这里。

  记者:能够破解这个百年数学难题,你的心情是否很兴奋?

  朱熹平:任何猜想的解决,都是很多人一连串的努力贡献完成的,我们只是在这个基础上推进了一点点。而且现在还不能说成功,我们的证明还需要历史的承认,需要经过很多人的检验、推敲。

  记者:您和曹怀东教授从去年9月底至今年3月一直在哈佛大学向5位数学家进行讲解,这个过程是怎样的?

  朱熹平:我们事先准备得很好,整个过程很成功。专家们提出的各种问题对我们启发相当大。做学问最重要的是了解问题,而最大的意义并不在于最后的结果,而是在研究中理解并追究结论的过程。

  奖金应给前面的学者

  记者:美国的克莱数学研究所曾为世界七大世纪数学难题每道题悬赏百万美元求解,你们是不是会获得这百万美元奖金?

  朱熹平:这笔奖金应该不是由我们获得,而是应该奖励给之前为解开这道难题做出很大贡献的科学家们,像瑟斯顿、汉密尔顿、佩雷尔曼等等。

  记者:您认为对一名学者来说,如果要想取得成功,什么是最重要的?

  朱熹平:首先一定要有兴趣,对科学有新鲜感,这样才有兴趣去研究。另外最重要的是持之以恒。在学术界,并不是最聪明的人能做得最好,往往是走得最久、坚持到最后的人能够做得最好。学问是不分国界的,但一个民族的科学成果能增加整个民族的自信心,像杨振宁就大大提高了中华民族的自信心。(据《广州日报》《新快报》)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