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0014版:生态浙江
3  4  
PDF 版
· 打造“三个环保” 优化生态环境
· “循环”“清洁”靓镇海
· 景色宜人新农村
· 镇海倾力创建 国家级生态示范区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6年6月5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景色宜人新农村
——镇海农村生态环保一瞥
  景色宜人新农村

  ——镇海农村生态环保一瞥

  水清、河畅、岸绿、景美,清澈的水面鱼儿倏而穿梭。河岸,绿柳红花相映,假山亭榭点缀。这样的景象,在镇海区中大河流域随处可见。自2003年以来,镇海区以《镇海生态区建设规划》为指导,以创建国家级生态示范区为载体,着力提升农村环境面貌,开展了内河水环境治理、生态林带建设、农村畜禽养殖污染治理、农村卫生设施生态化改造、废弃矿山复绿等工作,农村生态恢复了碧水蓝天绿野喜人景象。

  内河是生态的血脉。2003年,镇海区提出用5年左右时间,投资5.5亿元对全区171条共计325公里的河道按照“城市景观河道”、“城郊清水河道”、“城区景观河道”和“田间生态河道”的标准分别开展整治。连续两个冬春,全区河道完成了全面清淤、清污、清障,改变了河道脏乱不堪的面貌。还高标准完成了50多公里长的城市景观河道、城郊清水河道建设,实施8小时动态保洁。还利用生态种植、生态养殖技术,提高河道生态平衡自净能力。

  2003年以来,镇海区投入3.6亿元先后建设了海天、镇骆、雄镇、清风四条林带,总面积约1.2万亩。今后五年,还将新建4万亩生态绿地、改造1万亩经济林。

  三年农村环境卫生集中整治,全区敲掉了2万多只露天粪缸,普及了农村公厕。2005年以来,镇海区投入1300余万元新建、改造生态无害化公厕560余座。同时实施了“硬化、绿化、美化、亮化”环境综合治理工程,杜绝长期以来农村粪便未经处理排入河道的现象,改变了农村环境脏乱差的面貌。

  畜禽养殖污染严重影响了农村环境。2004年,镇海建成了首个规范化畜禽污水处理中心,开了畜禽养殖污水集中处理达标排放的先河。以后两年,又投资建造了南洪养殖场、里洞桥养殖场、沿山养殖场等配套有污水处理设施的集中养殖小区,有效改变了农村养殖污染源多面广的状况。有些养殖场配套了沼气收集、供热、发电设施,有些通过有机肥加工变粪便为肥料,实现了畜禽粪便的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

  此外,镇海实施了废弃矿山复绿(复垦)规划,对影响农村面貌的裸露矿山表面进行修复。三年以来共对16个废弃矿山开展复绿(复垦),目前已完成8个。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