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0001版:一版要闻
4  
PDF 版
· 湖州农民高峰用电不再愁
· 科学发展的实践者 和谐社会的建设者 改革创新的先行者
· 千名指导员帮农民找工作
· 外交部来了上虞小客人
· 中国科学家“最后封顶”
· 马宋要求陈水扁下台
· 养蜂专家的三种表情
· 已做好无任何先决条件的核谈准备
· 中国是个非常重要的利益攸关方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6年6月4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养蜂专家的三种表情
——记江山市养蜂产业化协会常务副会长汪礼
本报记者 徐贤飞 毛广绘 江山市报道组 毛有祥
  1994年10月,身患鼻咽癌的汪礼国,被医生判定只有“半年的日子”。24个“半年”后的今天,记者见到了他。胖胖的身材,圆圆的脸庞上架着一副眼镜,笑声爽朗。鼻咽癌唯一留下的痕迹,就是脖子比别人细了点、黑了点。

  但汪礼国活得很精彩:主持制订了全国第一个县级、省级和国家级蜂产品系列标准;完成了21项科研成果,给蜂农带来了几亿元的效益;实现江山蜂群总量连续14年全国第一、总产值全国第一,蜂王浆与蜂蜜产量全国第一。

  近日,记者找到了已是江山市畜牧兽医局副局长、养蜂产业化协会常务副会长的汪礼国,听他讲述往事。

  一种幸福:标准化让蜂农增收20%

  贺村镇蜂农老邵这几天总是美滋滋的。前不久,他以每吨9300元的高价把家里的蜂蜜销售一空,“每吨比以前多3000多块钱呢!”

  “唉,我这个老顽固要是早听你的话,早发财了!”老邵笑着对汪礼国说。汪礼国也笑得十分灿烂,眼睛眯成一条缝。

  2001年,欧盟市场上有机农产品很受欢迎,汪礼国马上带领企业开辟有机蜂产品生产基地,指导蜂农进行标准化养蜂,并邀请欧盟官员前来考察验收,江山也因此在国内率先拿到了农产品进入欧洲市场的通行证。

  可是许多像老邵这样的老蜂农自认为养蜂有20多个年头,技术高超,一直抵制标准化养蜂,蜂产品也卖不出好价钱。

  去年春节,汪礼国又找到老邵谈心。“我养了20年蜂,还要你教?”没说上两句,老邵的“牛脾气”就犯了。“我当时也火了,从饲养管理到疾病防治,从优质蜜生产到王浆的生产,我一个一个地数落他的缺点,老头儿开始服我了。”汪礼国得意地说。

  “收服”了老邵,其他老蜂农也纷纷加入合作社,开始标准化养殖。仅此,蜂农的收入平均增加了20%左右。说到这,汪礼国又眯着眼笑了:“说实在的,看着蜂农都赚钱了,我就觉得自己很幸福。”

  一份期盼:想让江山蜂产品在世界畅通无阻

  在一块三面环山、滨临水库的“半岛”上, 200个蜂箱摆放得错落有致。密密麻麻的蜜蜂围着蜂箱盘旋,耳边的“嗡嗡”声响个不停。

  我们被汪礼国带到了被他称为“希望之地”的碗窑水库东端的金龙村。“这里就是国家标准化蜂产品示范基地,请你们也帮我挑挑刺,申请原产地保护够不够格。”汪礼国对我们说。

  从去年开始,作为江山养蜂产业化协会的掌舵人,汪礼国就开始了新的思考。“如今,国际上对我国农产品设置的障碍,数不胜数。现在,江山的蜂蜜年产值已达3.76亿元,出口900多万美元,很容易被人盯上。”(下转第三版)

  (上接第一版)而且随着江山蜂产业的做大,也存在管理难的问题。“协会无法直接制约企业,靠什么对企业进行质量控制,避免‘一颗老鼠屎坏了一锅粥’呢。”

  一个计划在汪礼国心中产生,“想让江山蜂产品在世界上畅通无阻,最好的办法就是申报国家级原产地保护,让江山蜂产品拿上一本‘经济护照’。这样,企业想用我们这块牌子,也就得服从我们的管理。”

  汪礼国的计划得到了江山市政府的支持。通过大半年的运作,目前,原产地保护计划已经通过了市级、省级审定。最近,国家进出口检验检疫局将对江山蜂产品进行终审。

  “我现在最大的希望?那肯定是希望这次终审能够顺利通过。”汪礼国说。

  一个遗憾:不能尽情地跟着蜂农跑

  “我是活过来了,可也有一大损失,唾液腺在化疗时被烫伤,已经12年没口水了。嘴里没了口水,饭吃进去就会粘住,吞不下去,我只能喝粥。而且每时每刻身边都得带水,这样到全国各地养蜂场跑,很不方便。”说起这几年的生活,汪礼国也有一大“遗憾”。 现在,没了口水的他,每时每刻手里总是拿着个杯子。

  1994年10月,汪礼国的脖子在四个月的时间里长出了七个淋巴结,被确诊为鼻咽癌四期。经过治疗,汪礼国保住了生命。

  仅仅几个月后,汪礼国又“玩命”似的赶到了吉林,为蜂农排忧解难。原来,在吉林原始森林里放蜂的江山蜂农徐师傅,还不知道汪礼国患病的消息,便打来求助电话,称大量蜂幼虫不能孵化,损失惨重。“我知道养蜂人辛苦,他们打我电话肯定是遇到难题了。可我又不敢跟老婆明说,只好骗她说,去上海走走,然后偷偷地跑到了吉林”。汪礼国说:“这回可真的苦了。徐师傅在深山老林里放蜂,有23里是山路,只能坐马车进去。可半路上,马车又坏了,驾车师傅说是去换车,就走了。等了两个多小时也不见他回来,没办法,我只好自己背着水赶路,走几步歇几分钟,喝口水又走几步,走了五个小时,水也喝完了,人也快支持不住了,才敲开徐师傅的门。”

  看着门外瘦弱的中年人,徐师傅呆住了:“你是谁?”“我是汪礼国。”徐师傅已经认不出瘦弱的汪礼国了。喝了几口水,汪礼国就让徐师傅带他去看蜂,通过诊断,汪礼国觉得水质问题是幼虫不孵化的主要原因,便立即指导蜂农给蜜蜂喂维生素。蜂幼虫抢救回来了,徐师傅看着汪礼国,却流下了眼泪。从此,江山蜂农们有个不成文的规定,不到紧要关头,决不让汪礼国为他们奔波。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