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0005版:周末特刊
3  4  
PDF 版
· “耍牙”魅力无穷
· 曾经盛行一时
· 期待重现辉煌
· 一片素心念鉴湖
· 宁海平调:曾让观众着迷的古老剧种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6年6月4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耍牙”魅力无穷
  “男的忘记落田畈,女的忘记落灶间。”这句顺口溜形容的是宁海平调演出时,台下观众为其魅力无穷如痴如醉,以至于忘记了干活的场景。

  宁海平调是浙江古老的地方戏曲剧种之一,起源于明末盛于清,已有三四百年的历史。流行于旧台州府属三门、宁海、天台、象山一带,因其长期和宁昆合班,受昆曲影响,音调较为婉约平柔,故取名平调。平调的语言,基本上都是宁海方言,所以又称为“宁海本地班”。

  宁海平调唱腔风格为一人领唱,尾句众人帮腔,既轻柔婉转又高亢粗犷。伴奏乐器不用管弦乐,主要是“三大一小”:大锣、大鼓、大钹、小锣,具有浓郁的宁海地方特色。

  永葆青春的剧种,很多都有拿手的绝活,如川剧的“变脸”、晋剧的“水袖”。作为传承数百年至今的一个地方剧种,与我国戏曲宝库中其他戏曲一样,宁海平调除了颇具特色的曲牌、帮腔、打击乐外,也有很好的绝活——“耍牙”、“双鞍”、“抱瓶”、“雀步”等,其中尤以“耍牙”久负盛名。

  “耍牙”是浙江的“变口”技艺。根据《宁海平调史》一书记载,“耍牙”至今有100多年的历史了,为第三代平调老艺人杨先达所擅长。自杨先达以后,相继为刘兴官、叶全民、王万里、蒋海东、王春鸯、薛巧萍等所继承、发扬,至今已历6代。其中,王万里“耍牙”时将传统的6颗獠牙发展到8颗,王春鸯可以鼻中再插2颗,将8颗发展到10颗。

  “耍牙”是把数根五六厘米长的猪獠牙放在嘴里“耍”,其中有两根在演出时一直藏在嘴里,剧情需要的时候一扭脸就吐出来,跟川剧的“变脸”有相似之处。它最著名的保留剧目《金莲斩蛟》中,“独角龙耍牙”一招堪称我国戏曲表演艺术一绝。表演时,演员将4颗、8颗甚至10颗猪獠牙含在口内,根据剧情需要,以舌为主要动力,齿、唇、气为辅助动力控制獠牙,时而快速弹吐,时而刺进鼻孔,时而上下左右歙动,特别是有两颗獠牙始终藏于口内,仍要唱、做、念、打,难度相当高,对刻画“独角龙”的凶恶贪婪,起到了特殊的舞台效果,又体现了演员扎实的艺术功力。

  在嘴里塞几颗猪獠牙唱平调,而且还可以边唱边耍,是很难想像的。所以每每表演到此处,观众都是掌声如潮,经久不息。多年以来,就像“变脸”名气盖过了川剧一样,“耍牙”绝技的知名度几乎超过了平调这个剧种本身。

  宁海剧团团长唐洁妃说,很多人都将平调“耍牙”同川剧“变脸”相媲美,事实上,虽然两者同属国粹绝活,却又有着不小的区别:“变脸”是魔术艺术,注重技巧。“耍牙”是杂技艺术,靠的是实拼硬打,没一两年时间的刻苦训练,是很难熟练演出的。台上十分钟,台下十年功。“耍牙”第五代女传人王春鸯说,练习时,她的舌头时常麻木,头昏眼花也是常事,严重的时候,口腔还会腐烂化脓,痛得吃不下饭。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