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0005版:周末特刊
3  4  
PDF 版
· “耍牙”魅力无穷
· 曾经盛行一时
· 期待重现辉煌
· 一片素心念鉴湖
· 宁海平调:曾让观众着迷的古老剧种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6年6月4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期待重现辉煌
  保护地方剧种,传承中华文化,使之薪火相传,已成为有识之士和政府相关部门的奋斗目标。

  任何一个剧种,只有当它还有艺人能够演出时才能说它被保存了下来,只有在艺人们“身上”的戏才是可在舞台上重现的。作为一种舞台表演艺术,它需要鲜活的生命力,最有效的办法就是改善艺人的工作环境和工作条件,并源源不断地培养接班人,让宁海平调后继有人,能一直传唱表演下去。更重要的是,要真正认识到剧种本身的艺术价值,否则很可能会在处理“传承”与“发展”的过程中迷失方向,最终仍旧导致剧种的消亡。

  宁海人认识到了宁海平调的重要性。国内目前很多剧种面临着“死了一个人,亡了一门艺”的尴尬境地,为了避免重蹈覆辙,“耍牙”第四代传人王万里作出了一个非常具有前瞻性的决定:破除了“耍牙”绝活只传男不传女的行规,第五代、第六代传人都是女性,对“耍牙”绝技的发展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早在上世纪80年代,“宁海平调抢救绝技小组”就已成立,一些有识之士进行了平调的抢救工作,并根据老艺人的唱腔,抢救和整理了一批传统剧目,共挖掘整理、刻印了平调传统剧目39部,曲牌40多个。1994年,又成立了“宁海平调研究会”,编辑出版了《宁海平调史》和会刊《平调研究》。多年来,会员们默默努力,投入大量的人财物力和心血。

  目前,一位当地作家正在创作一部关于宁海平调的长篇报告文学。希望这部作品的问世,能引起社会各界对宁海平调的关注。有关部门也对宁海平调高度重视。在宁海平调出现在文化部首批公布的国家非物质遗产推荐名单中之后,为更好地保护、传承和弘扬优秀的传统文化,宁海县文化部门专门成立了“宁海县平调传统剧目整理编辑小组”,着手对原有的平调传统剧目进行重新整理和出版。

  相关部门还制订了5年保护规划并列出经费预算,主要用于平调的继承、保护和创新、提高。今后5年,对宁海平调“耍牙”抢救保护力度将进一步加大。每年将设立专项保护经费50万元,成立县级平调保护抢救委员会和平调研究办公室,搜集、整理、出版平调剧目曲牌。在3年内培养10名耍牙传人和有50人的相对稳定的演出团队,创作3至5部精品剧目,争取编排一台精品大戏。

  宁海县平调研究会会长黄正智说,拥有三四百年历史的宁海平调是历代宁海人民的智慧结晶,是宁海弥足珍贵的文化遗产,在其表演体系中所体现出来的思想、情感、伦理观和价值取向,是宁海精神的一种反映。在申报国家级非物质遗产成功之后,宁海平调不能停留在抢救保护上,而是要推陈出新,突出文武结合的戏剧特点,在道白和唱腔上进行大胆的改革探索,巩固农村的文化阵地,进入城市的文化市场,实现振兴,重现当日辉煌。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