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0006版:旅行
3  4  
PDF 版
· 大运河 申报世界遗产的 来龙去脉
· 部分被列为 世界遗产名录的 水利工程
· 寻找运河的历史印迹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6年6月4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大运河 申报世界遗产的 来龙去脉
  2005年12月,在全国政协举行的“中国保护世界遗产走过二十年纪念座谈会”上,有四位老政协委员得到与会者最热烈的掌声。他们是95岁高龄的侯仁之先生,坐着轮椅来参会的阳含熙先生以及郑孝燮、罗哲文先生。20年前,他们几位一起写了一份政协提案,建议中国尽早加入“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20年过去了,中国已经有了31个世界遗产。在此会议前不久的11月,罗哲文和郑孝燮先生到杭州参加“西湖风景区”规划讨论,他们又与工艺美术家朱炳仁先生一起酝酿如何让中国的申遗工作再上一个台阶。罗先生说:“我这辈子没完成的事不多了,还有一个心愿就是让大运河加入世界遗产。”郑先生说:“我全力支持你。”朱先生说:“我与二老相差20岁,我们作为后代责无旁贷。”

  几位先生给市长们写了封公开信,建议市长们要用创新的办法保护大运河。这封信引起各地的强烈反响,尤其是杭州、扬州和北京都积极支持。今年两会期间,58位政协委员又联合签名提交了“关于加强对大运河申遗保护”的提案。今年5月下旬,一个事关大运河申报世界遗产的“杭州宣言”已经问世。大运河申遗工作开始提速。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