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 金波 区报道组 余丽丽 阮骏) 每天早晨7时,浙江永盛集团公司的操作工陈小娟就坐上公司的大巴到海宁盐仓镇的新厂区去上班了。在杭州江干区,有千余农民像陈小娟一样,每天坐着大巴到外地上班。
集团董事长范顺海说:“我们集团原来是五福村的集体企业,有200多名职工是村民。按理搬迁到海宁,在当地招工更方便,但怎么安置老职工可犯愁了……”2002年开始,杭州钱江新城建设拉开序幕,五福村所在的江干区四季青街道征地面积累计达4800多亩,许多企业面临搬迁。目前,仅五福村就有16家企业外迁到海宁、萧山、余杭等地。原来本乡本土的职工在家门口上班,一辆自行车就行了,现在要到几十公里外去,靠个人解决交通问题显然不现实。而企业购地、建房、搬迁的成本已经很高,再要为职工提供交通车辆费用实在吃不消。于是,有的企业提出,五福村职工应住在新厂里,遭到村民普遍反对。
“在推进城市化进程中,企业外迁是大势所趋,但是不能因此让农民丢了工作。”五福社区党委书记高玉兴说。为了鼓励企业带走老职工,五福社区在撤村建居后作出规定,凡是接受本社区人员就业的,社区补贴企业每人每年2400元;对需要解决交通工具的企业,职工人数在30人以下的企业每人补贴1万元,30人以上的企业每人补贴8000元。该款项用于企业购置职工上下班所用的车辆。现在,该社区外迁企业已购置大型客车7辆,中小型客车13辆。为此,社区花费了800多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