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0010版:今日关注
3  4  
PDF 版
· 块状经济:浙江再创新优势
· 块状经济要向 国际产业集群发展
· 扩规模提层次强素质 推动“制造业大省”结构升级
· 从简单聚集到产业集群 竞争优势尚待进一步凝聚
· 30万家企业 800万人就业 块状经济撑起浙江工业半壁江山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6年6月2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从简单聚集到产业集群 竞争优势尚待进一步凝聚
  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浙江块状经济已经形成了相当的规模,并在部分领域取得了竞争优势。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发展水平仍比较低,突出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从近年来的新生增量看,大部分是原有区块的扩张或扩散,源于新技术新产品的新生区块不多。从2000年到2004年,全省块状经济总产值增量约9830亿元。其中,原有区块的扩张性增量7565亿元,原有区块萎缩产值损失合计930亿元,增减相抵净增产值约6635亿元,约占全部新增产值的2/3;新生区块总产值约3195亿元,约占全部新增产值的1/3。在新生区块中,属于原有区块向邻近地区扩散的约30个,总产值266亿元,分别占新生区块的13.6%和8.3%。真正源于新技术新产品的新生区块仅29个,总产值约889亿元,分别占新生区块的12.7%和27.9%。

  从集聚发展水平看,大部分是生产同类产品企业在空间上的简单集聚,属于产业集群的初级阶段。根据产业集群理论,产业集群的发展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空间集聚,主要是指生产同类产品的企业“扎堆”在某个较小区域内,企业之间的专业化协作水平不高。第二阶段是专业化集聚,区块内出现了大量的配套企业和中介服务机构,专业化协作网络、中介服务体系以及区域产业链基本形成,区域品牌初步树立。第三阶段是系统化集聚,专业生产的系统化水平进一步提高,融入全球生产体系,并具有一定的国际竞争优势。按照这样的标准,在年产值10亿元以上的块状经济中,80%以上约230个处在第一阶段;15%左右近50个处在第二阶段;开始进入第三阶段的只有3-5个,如萧绍纺织、大唐袜业、义乌小商品等。

  从主要区块在全国全球的行业地位看,大部分是生产加工基地,处在价值链的末端。2000年以来,我省块状经济的产品质量有了很大的提高,累计参与制定国家产品标准220个,相当一部分块状经济成为国际品牌的生产基地。但总体上看,我省块状经济产品低档次、低附加值的特征没有根本改变,仍然处在模仿创新为主、价格竞争为主阶段。在年产值10亿元以上的块状经济中,按照区块中规模企业及高新技术企业、专利、创新中心及技术研发机构等指标测算,具有一定自主创新能力的仅20个左右;按照专业市场依赖度、品牌、出口市场结构等指标测算,初步走出价格竞争为主阶段、开始迈入产品差异化和品牌竞争阶段的仅15个左右。既具有一定自主创新能力又走出价格竞争为主阶段的区块不到10个。绝大部分块状经济集中在生产加工环节,处在“微笑曲线”的中间。 (本版稿件由省委政策研究室供稿)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