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0007版:体育新闻
3  4  
PDF 版
· 世界杯奖金一路攀升
· 慈溪有个乒乓镇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6年6月2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慈溪有个乒乓镇
本报记者 吴晓鹏 慈溪市报道组 卢萌卿 文/摄
  编者按:富裕起来的“新生代”农民,他们懂得去寻求健康快乐的人生坐标。因此,体育健身正成为时下新农村、新农民业余生活的渴望。在慈溪市三北镇,“火爆”的体育运动走进千家万户,成了那里的农民不可缺少的精神食粮。

  在慈溪城区以东20公里的三北镇,当地农民对乒乓球运动情有独钟。记者走进三北镇的各个村落和企业,随处可见男女老幼挥拍打球的情景。三北镇党委书记张志锋介绍说,在该镇的9个行政村里,几乎村村建有标准化乒乓球活动室,大大小小的40家企业都建有各自的乒乓球馆(室),就连村民家中自购乒乓球桌的也不下百户,日常参加乒乓球运动的人占全镇人口的四分之一,是个远近闻名的“乒乓镇”。

  “远东杯”燃起了乒乓热

  三北镇的民营企业——宁波远东照明有限公司,大多数工人是来自本镇的农民兄弟。总经理黄彭新出于丰富职工的业余生活考虑,1996年专门组织举办了首届“远东杯”乒乓球赛,并向各村发出通知,只要是三北镇的农民、工人,不受年龄、性别限制,皆可报名参赛,并作出每年举办一届赛事的承诺。就是这样一则简简单单的“公告”,把首届“远东杯”的场面搞大了,只有2万多人口的三北镇,有近万人到场“观战”,虽说报名参加乒乓球比赛的人数并不多,但人们却对这种“自由赛”充满了好奇心。一位姓周的农民回忆说:“当时的比赛场面可热闹了,从早到晚都围满了人,有带着小孩的妇女,有撑着拐杖的老人,还有背着竹篓、光着脚丫的农民……”老周感叹道:“是‘远东杯’燃起了这把乒乓火!”

  “玩乒乓”一发不可收拾

  打那以后,一股“乒乓球热”在三北镇各村掀起。车间内外、田边地头、茶余饭后,人们时常议论着“球趣”。施公山、徐福等村的干部们,商议着要建乒乓球室和组建球队,决心要在下一届“远东杯”拿名次。在一些企业和爱好乒乓球的家庭里,人们暗地里开始练球,要在一年一度的大赛上亮亮相。今年54岁的筋竹村农民黄庆良,自打看了“远东杯”比赛后,很快便到商店买了一副球拍和乒乓球,一有空便在自家屋里对着墙壁“单打”。白天下地干活,他把球拍装进田箩里,凡是有人约打球,他就直接从农田去练球场。

  前不久被选送进省少体校的黄小龙和顾宽亮两位小朋友,在三北镇有段传奇式的“爱球”故事。他两人6岁时跟着父母去看了一场乒乓球比赛后,回家的路上便闹着要买乒乓球和球拍,爸爸妈妈没有答应,黄小龙带着顾宽亮一块去了外婆家,缠着外婆偷偷买了一只乒乓球,用纱线将球穿孔挂吊在电灯头上,拿着小木板你一拍我一拍地来回打。两位小朋友的“爱球”举动打动了亲人,黄小龙的父母索性购买了乒乓球桌,聘请了专业老师当教练,培养孩子打球。由于孩子个小,父母就想办法在球桌两端加垫起两只木箱子。冬去春来,黄小龙与顾宽亮的球技大有长进,几年内,这两个小朋友多次在省、市青少年乒乓球赛上名列前茅。如今在该镇和黄小龙、顾宽亮两位小朋友一样,爱球、学球的少年儿童共有300多人。

  赛场设擂主,网上邀宾朋

  每逢一年一度的“远东杯”,三北镇人就像迎来了自己的“世乒赛”,整个小镇都沉浸在兴奋的气氛中。为了让更多的乒乓球爱好者有参赛的机会,该镇又在每年冬天农闲时节开辟了“徐福杯”,将“远东杯”里产生出来的选手在“徐福杯”中决出胜负,被当地人称之为“锦标赛”。各村敲锣打鼓把自己的“球星”送去参赛,为自己的队员当“拉拉队”呐喊助威。

  三北镇文体干部周仲凯告诉我们,从1996年开始,“远东杯”乒乓球赛已连续举办了十届,一届比一届规模大、水平高。每届比赛开始前,各村、企事业单位就利用业余时间积极备战,并通过选拔赛选出代表本村或单位参赛的队员。为提高乒乓球技术水平,连续几年来,该镇施公山村专门从外地聘请高级教练进村办成人培训班,每人每月交150元培训费,没想到自愿参加培训班的农民竟有100多人。该村还在每年春节期间举办一次乒乓球擂台赛,令人意想不到的是,这些球迷们竟将擂台赛事通过网络向外公布,诚邀全国各地宾朋前来打擂,他们的口号是“好酒好菜恭候四方球友”。

  前年春节,村里请了国家集训队队员林伟来打擂,擂主是曾在全国大学生乒乓球运动会上获得过混双冠军的上海交大学生蒋海雄。全国各地前来报名打擂的球友有70余人,其中有些还是省队里的主力队员。

  夜晚的三北很精彩

  夜幕降临,在三北镇的各个村落,乒乓球室里,农家庭院内,还有众多的露天健身场所,富裕起来的农民兄弟正玩得开心起劲。在施公山村的叶庆岳家里,记者看到,一张乒乓球桌旁围了50来人,大家排着队切磋球艺。老叶告诉我们,自从2004年买了第一张球桌以来,每到中午和晚上,周围的农民都会上他家来打球,最多时能聚近百名球友,这球桌也已打破了两张,现在这张是今年刚买的。出了叶家大门,不远处记者又看到了村里的灯光球场内,10多个青年男子正在大汗淋漓地打篮球。一位姓黄的大妈乐呵呵地告诉记者:“自从农民开始玩乒乓球等各种体育项目以来,我们这儿的农家便流传了一句顺口溜——‘乒乓球响,脚底发痒,麻将散场’。”记者从当地派出所了解到,近年来,该镇的赌博案发率极低,今年还没有受理过一件赌博案件,其他地方曾有的打“六合彩”等不良现象,在这儿也未曾出现过。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