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0015版:投资视点
3  4  
PDF 版
· 股市震荡购买基金应趋稳健
· 短期债券: 一条省钱的融资渠道
· A股独特魅力吸引海外投资者
· 红利股投资有望成为市场主流
· 首只生命周期基金募得近30亿份
· “联户担保” 为店口五金业输血
· 浙企进高校“团购”技术
· 台州民企欲将“脑库”集体迁沪
· 总投资逾2亿的7航运项目落户宁波
· 江山投融资项目谋求合作“三赢”
· 杭州表彰 21家AAA级 担保机构
· 藏有五百余枚历代古钱币
· 海富通旗下基金再度全线分红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6年6月1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掷巨资买楼 建研发总部
台州民企欲将“脑库”集体迁沪
  台州商人在上海掀起了一股买楼热潮——这一次目的不在“炒楼”,而是为了将企业的“脑库”迁至上海。4月底,台州29家民营企业集体在上海松江区购买了23幢楼宇作为研发基地,基地建成后,台州民企将把研发总部迁往上海。这将是浙江民企“脑库”首次集体大规模外迁。

  “今后,会有更多的台州企业在上海买楼建研发总部。”对此台州市科技局局长李昌道认为,其最终意图是通过改变台州接轨上海的边缘劣势,直接受惠于后者丰富的智力资源。

  省科技厅有关专家评价,在“自主创新”上升为国家战略的背景下,台州民企此举对“制造业大省”浙江而言颇具示范意义。

  “团购”23幢楼宇

  台州商人所买的23幢楼,位于有“上海企业总部试点基地”之称的松江工业园区西部工业园。

  4月29日,在台州(上海)科技园奠基仪式上,台州29家民企与星月集团签订认购协议,集体购买其中23幢楼宇。李昌道透露,这些企业掏出的真金白银总计2亿多元。

  据介绍,上述企业均为台州“腕级”民企,包括海正集团、浙江新东方油墨有限公司、仙居一远静电科技有限公司等。其中,浙江新东方油墨有限公司是最大的买家,共购买4幢总建筑面积7000平方米的楼宇,作为其在上海的科研和企业产品陈列中心。

  瞄准上海智力资源

  据了解,台州民企的这个设想始于2003年6月。当时,台州市政府通过对当地60多家年销售额在1亿元以上企业的调查发现,由于上海在人才、技术、信息等方面不可比拟的优势,不少企业有意将研发机构搬到上海。这之前,先后有星星集团、宝石集团等多家台州著名企业在上海建立研发中心。然而,对大多数当地民企来说,独自赴沪不仅在程序、手续、用地等方面需耗费大量时间和精力,且单家研发中心用地不过二三亩——这样的规模在上海几乎不可能征到土地。

  于是,台州市政府决定由科技部门做“领路人”,着手在上海择地兴建“台州(上海)科技园”,并将其作为科技接轨上海的重要载体列入《政府工作报告》。而政府的举动旋即得到了企业响应,100多家民企表达了将“脑库”迁往上海的意向。

  江浙100余家企业闻风而动

  对台州来说,民企研发机构大规模外迁有利于改变产业结构。一直以来,由于人才、科技等“脑力因素”短板的存在,“体力劳动”是以加工制造业为支柱产业的台州民营经济的主要推动力。

  为此,政府决策层在经济转型策略上不约而同选择了两种路径:鼓励自主创新、发展服务业。李昌道还表示,对在台州(上海)科技园研发投入较多的企业,该市将给予其在台州的母体公司科技经费扶持;并与松江区科委签订“友好合作备忘录”,入园企业将享受来自于松江区科委的信息互通、技术支持、科技经费等政策倾斜。

  政府的引导显然已初见成效。据台州市科技局的合作方——星月集团有关负责人透露,对其在松江工业园区建设的大型总部类项目、国内首家花园型企业聚集区——“大业领地”,江苏和浙江100余家著名企业已闻风而动,希望尽早下单。

  (东方旭)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