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0005版:经济新闻
3  4  
PDF 版
· 美元对人民币汇率 中间价首度“破8”
· 住房“倒按揭”离我们有多远
· 市场反应总体平静
· 沪深股市 挟巨量再拉长阳
· 职高生挺吃香
· 亚洲市场金价暴跌
· 高清电视,乱花渐欲迷人眼
· 杭州空港 实现全天候通关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6年5月16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60岁以前人养房,60岁以后房养人。本报与农行省分行携手开展“以房养老”问卷调查——
住房“倒按揭”离我们有多远
本报记者 金涛 通讯员 周波
  养老方式新选择

  “倒按揭在银行界的正规叫法为‘住房反向抵押贷款’,说白了就是年轻时按揭买房,年老时以房换钱,目的是为了养老。”农行浙江省分行有关负责人如是说。

  据介绍,倒按揭属典型的新生事物,在国内尚属空白,在国外兴起也至多二十年。随着老龄化进程的加速,当今社会所面临的养老压力日渐沉重。来自省老龄委的消息称,以60岁以上人口超过总人口10%这一标准来衡量,我省早在1987年便已步入老龄化社会,比全国足足提前了13年。目前全省老年人已达620万。而未来“银发浪潮”将更为汹涌。

  值得一提的是,我省步入老龄化之时的人均GDP仅1000美元左右,而瑞典、日本、英国、德国、法国等发达国家相应时刻的人均GDP却是1万至3万美元。与之相比,我省属典型的“未富先老”型社会,在养老社会保障方面承受着更大的经济压力。

  相关调查显示,目前我省老人以居家养老与机构(敬老院、福利中心)养老为主。机构养老一般每位老人月基本花费在1000元至1500元,而多数老年人退休金也就1000元左右,收支勉强持平而已,有不少人还要靠子女贴补。如果换成倒按揭养老,除退休金外,每月还可从银行获得一定数额的贷款,生活质量明显将不一样。

  “从这个角度而言,住房也是一种养老资源,倒按揭不只是银行理财方式的创新,更是养老方式的新选择,在一定程度上可缓解养老社会保障压力。”浙江大学经济学院金融理财中心研发中心副主任严顺富教授表示。

  推行倒按揭并非易事

  据了解,目前国际通行的倒按揭模式分两种:一种是美国模式,允许年纪在62岁以上的老年人申请将房产净值转换成现金,具体金额视申请人的年龄、利率水平、所选择的贷款方案种类、房产价值等情况而定,并且能免税。至于现金支付方式可以是一次性提取,也可以按月领取。房主在世时,将一直享有房屋的所有权。而另一种新加坡模式的放贷对象为60岁以上的老年人,房子则抵押给有政府背景的公益性机构,由公益性机构一次性或分期支付养老金,老人去世时产权由这些机构处置,其“剩余价值”(房价减去已支付的养老金总额)交给其继承人。

  无论是采用美国模式抑或新加坡模式,以房养老要在国内真正推行难度不小。浦发银行杭州分行私人金融顾问裘完州认为,站在银行角度,运作倒按揭除了必须考虑房产价值评估、房地产走势、住宅设计年限、土地使用年限等外,抵押风险是最大的挑战。抵押人的寿命长短、健康状况最难把握,抵押人寿命越长,其获得的收益自然越大,但银行的风险也越大。所以,目前在国内推行倒按揭存在不少“空白点”。

  更大的阻碍还来自人们的观念。尽管倒按揭的适用人群十分庞大,随着老龄化的进程,将来适用人群还会更浩大,但国情有别,真正愿意接受倒按揭的受众人群又有多少?这才是倒按揭能否可行的关键。对中国老人而言,养儿防老的观念根深蒂固,即使有房产身后也要留给子女。若选择倒按揭,无疑是对这一传统社会家庭道德“底线”提出了挑战。当然,观念并非一成不变,随着时代的演进和家庭财富的累积,人们的选择也将趋于多元。未来的老年人,今天的中年人甚至年轻人,或许就将成为倒按揭的中坚力量。

  倒按揭在我省究竟有多大的市场?作为一名消费者您的接受程度如何?为了解这些情况,农业银行浙江省分行与本报联合设计了一份调查问卷,并与浙江在线展开互动。有兴趣的读者可登陆http://zzhz.zjol.com.cn浙江在线·住在杭州网,参加网上调查和讨论。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