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制枭龙这样的战斗机,以往怎么也要五年左右,枭龙团队是怎么把它压缩到23个月的呢?除了在国内首次全线采用三维数字化设计技术,解析枭龙速度之谜,它采用的并行工程也值得一提:第一个阶段进行时,第二个阶段开始参与,第三个阶段做准备,使研制周期大幅度缩短。似乎只是一个组织方式问题。
随着对总设计师杨伟、副总设计师顾伟、研究所结构室主任黄建云、副主任张庆茂等人的深入采访,我们逐渐体会到,三维数字化技术与并行工程相结合,带来的是一场设计研制领域的革命性变革。
由于有先进的三维数字化设计技术作支撑,可以大大缩短设计、研制时间,结束制图、晒图的历史,节省大量繁琐的制图、晒图劳动与时间。
由于有先进的三维数字化设计技术作支撑,以往由二维设计图纸带来的理解错误而导致的修改、返工、报废都可避免,不仅节约了研制时间,仅研制成本即可节约约1/4。
由于三维数字化模型可以共享,实现实时在线,可以彻底改变传统飞机研制按部就班、上阶段完成才能进入下阶段的常规步伐,变“接力跑”为几乎是“同时冲刺”,首次实现了飞机设计与生产的数字一体化,实现了所厂携手、边设计边试验边生产,发现问题,及时反馈及时修正,大幅度地提升了研制进度。
当然“同时冲刺”,就要冒修改的风险,就要对设计的准确性提出更高的要求。
实际上,这次飞机研制的革命性变革,是建立在人员素质发生革命性变革基础之上的:普通的设计员不仅要掌握数字化设计手段,还要学会“弹钢琴”——灵活安排好各种工作:这包括型号研制从以往的一个增加到交叉进行的几个,还要承担预研项目、发展项目、实验室工作,还要参加业务培训。室负责人则再加上日常管理和管理学习。
枭龙研制中出于整合团队资源的需要,提出“建立无专业界限团队”的口号,对每个人的专业素质和“弹钢琴”的艺术提出了更高要求。而室负责人不仅要通晓各专业,要解决由此带来的考核、效益分配等管理问题,还要组织改进新软件并摸索出一套供大家应用的提高效率的设计规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