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0007版:体育新闻·生态浙江
3  4  
PDF 版
· 日本商家紧盯世界杯市场
· 我省健儿将出征全国体育大会
· 商战掀起“足球风”
· 处以上干部省乒乓球赛下月举行
· 世界杯准备工作就绪
· 开幕式上只有德总统发言
· 酒吧厕所装电视方便看球
· 绿化,有生命的城市 重要基础设施
· 何谓“全国绿化 模范城市”
· 北京奥运注重环保要求
· 农民陈飞:提竹篮上了人民大会堂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2006年5月15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农民陈飞:提竹篮上了人民大会堂
  前不久,笔者在永嘉采访,遇到了我省的“环保名人”——陈飞。这位普通的中年农民朴实地笑着,拍打着随身带着的竹篮,兴奋地告诉笔者:“我刚从北京领奖回来,我还给国家环保总局等领导颁了奖——发给他们每人一个菜篮子。”

  今年4月21日,2006年度“地球奖”在京颁奖,10位获奖者在人民大会堂捧走了这一中国环保年度最高奖。其中就有提着菜篮子走遍了大半个中国,呼吁用菜篮子杜绝白色污染的永嘉县农民——陈飞。

  这是陈飞半年中第二次进京领奖了。去年10月26日,他被推为“中国十大民间环保优秀人物”,到北京人民大会堂参加过表彰大会。

  陈飞家在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楠溪江边。他看到楠溪江里日益增多的废弃塑料袋散在岩滩上、挂到树枝上,心里很不是滋味。 1999年7月,永嘉县政府向各界公开招聘监督员。陈飞主动报名,成为惟一“入围”的农民代表。当上监督员的陈飞第一份报告就是《关于治理楠溪江的白色污染》。

  2000年11月23日,陈飞在老家找人做了两只竹篮子。然后,提着篮子到永嘉县城上塘镇最大的菜市场买菜,呼吁大家“告别塑料袋,重提菜篮子”。20多年没看见竹篮子了,人们一下子都围过来。陈飞当场“授课”:用再生塑料袋装肉,会产生致癌物质……

  在场的老人们听了都说应该用菜篮子,但一些年轻人却说这太不方便了。陈飞就问他们:下雨撑伞方不方便?那段时间,他每天提着几十个篮子和几千份资料去不同的菜场搞“赠送”和“演讲”。后来又扩大到其他乡镇、温州各县(市、区)。

  陈飞走进了温州市和浙江省的“两会”会场。为了更引人注目,儿子给他设计了一条红绶带,斜披在身上。胸前写的是“菜篮子回来吧”,背后写的是“保护环境,人人有责”。

  当年11月17日,陈飞又带着10个竹篮子,与妻子一起登上了温州飞往北京的飞机,专程到北京发菜篮子。    

  他尝到了宣传环保的“甜头”:坐在出租车上,司机听说他要宣传环保,车价5折;住的旅馆本来500元一夜,人家知道他们是自费,每天只收180元;他提着两个装满蔬菜的竹篮子上天安门城楼,一个外国人很好奇,走过来问他做什么,他就抓住机会“推销”自己:“我是一个农民,专门来北京宣传环保的,让大家都用竹篮子买菜。”外国人连连竖起大拇指说:中国的农民宣传环保,真了不起!

  至今,他提着竹篮走遍了浙江的山山水水和全国11个省(市、区),荣获过“浙江省绿色公益使者”称号,永嘉县人民政府还给他通令嘉奖。

  去年5月,陈飞在老家株岸村挂出“中国无塑料袋第一村”的牌子。他给全村800个家庭每户送一只竹篮,为村里每个菜摊、商铺各配备10只竹篮,供村民借用,还出资建了公共厕所,清理了村河道。

  今年初,陈飞又组织成立了“永嘉县文明志愿者服务队”。他们每天5点起床到街上洗刷电线杆上的“牛皮癣”。他还搞了一个“楠溪江再生资源巡游回收”活动,定期到各乡镇向人们收购废旧塑料袋,每公斤八角钱。

  陈飞说,虽然这几年宣传环保已经自费花去15万元,但现在他的收入还可以维持生活和宣传。按照计划,他要走遍全国所有省区市。 (张玫 潘智化)

3上一篇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