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0010版:今日关注
3  4  
PDF 版
· 在“不变”中赢得发展红利
· 古村落中的“新村运动”
· 在改造中 延续村庄的生命
· 把选择权交给村民自己
· 让“老村”召唤游子回家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6年5月15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在改造中 延续村庄的生命
  狭长蜿蜒400多米的商业古街,2700多米的水脉从村中穿流而过,河埠头边长满历史印迹的青石板,还有高低错落的旧式院落……岁月造就了韩岭村的街道、水系、院落,形成了这个细腻质朴的江南村落。

  韩岭为“村”,但在历史上却被称为“市”。北宋至清末时,韩岭曾是宁波市区连接象山港的水陆转运中心,重要的地理区位造就了韩岭集市的空前繁荣。全盛时韩岭店铺林立,往返于宁波城区内的航船每天达18班之多。时至今日,有“浙东第一街”之称的老街边还保留了许多老式格局的商铺。

  说起当年的历史,每一个韩岭村村民的脸上都会充满自豪的神情。也许,正是这种对历史的归属感,让这个小村庄在经历了千年的洗礼后,仍保持了独有的淡定。

  东钱湖规划分局副局长吕迎泽三年前第一次走进韩岭村的时候,就被这里疏密有致的空间布局和浓郁的人文风俗深深吸引住了。作为一名高级规划师,他惊讶地发现,整个村的布局竟然与现代规划的要求非常吻合。

  “古村落都是逐渐‘生长’起来的。房子为什么会朝这个方向造,为什么这个房子旁边会有另一所院落,为什么盖成这个高度,这些看似杂乱的搭配,实际上都是经过上百年自然选择的结果。”

  而比传统建筑更为弥足珍贵的,还有那些屋檐下正在进行着的生活百态。河埠头边洗洗刷刷的农妇,扎堆喝茶聊天的爷们,还有仰着肚皮晒太阳的大黄狗。吕迎泽说,传统建筑以及建筑里人们所保持的生活状态,构成了村庄的生命,这是新村建设,甚至是仿古建设永远无法复制的。

  他说:“许多农村喜欢以城市的标准建新村,却不知拆除了原来的村庄,就如同切断了生命的延续。”

  “延续村庄的生命。”为了实现这个梦想,当周边一个个村庄纷纷开始以新村建设为特征的新农村建设时,规划部门却为韩岭村选择了一条完全不同的旧村改造之路。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