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0007版:新闻周刊·心理
3  4  
PDF 版
· 婚姻专家的发泄之道
· 一番吃苦留个教训
· 给“勇往直前”提个醒
· 只看广告 出了国
· 分析:无畏不能靠无知
· 出去方才傻了眼
· 轻松收获有秘诀吗
· 夏天别让心理中暑
· 趣味课堂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6年5月13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轻松收获有秘诀吗
一项对京、沪、穗、深四地2000名年轻就业人群抽样调查后显示:65%的人对工作持有一种吝啬付出、小富即安的心态。他们的口头禅是:“工作不要辛苦,加班不要太累,薪水要容易拿。”
  受社会风气影响

  据了解,这部分人的薪水大多月薪在3000―4000元,工作年限一般在3年以内。他们重视投入与回报的性价比,对投入吝啬,对回报也不抱大的期望。

  这种心态的形成有社会大背景的影响。现在社会的潮流是物质享受主义,人们的价值观在变得多样化,以前崇尚的“用勤劳赢取更多”的生活态度,正受到年轻人的挑战。年轻人更追求效率、效益,喜欢以最快的速度、最便捷的方式、最划算的途径去达成目标。于是,令他们觉得繁琐、无谓的准备工作与积累阶段受到轻视。这就违背了职场发展的规律,导致不可能达成想要的目标。

  年轻人的逆反心理

  近年来,职业竞争压力逐渐增大,持续的紧张在激起人们抗压能力的同时,也在积蓄着叛逆的情绪。于是,青年人偏不要像老板标榜和鼓吹的那样,他们要让自己活得舒服、实在。

  还有一部分刚刚参加工作两、三年的高学历人群,他们中相当一部分人信奉儒教的“中庸之道”和道教的“无为而治”、“无为无不为”,讲究生存与生活感受的平衡。他们重视对生活的体验,不在乎传统的“一定要成功”的价值观念。

  对此,某公司人力资源部的潘立认为,这种职场生涯的低谷现象,是可以理解的。至少,它在某种程度上是青年人疏解社会压力的出口;人们有权利选择多元的价值观,是文明进步的表现。但其不利之处也是显而易见的,比如过多沿袭了迂腐的价值观,把这种思想当作怠工的借口,没有培养竞争的意识。这种心态虽然可以让人心安理得,感觉舒服,但长此以往不容易取得事业的成功。

  破解职业心态

  潘立认为,有这种心态的年轻人首先要给自己一个明确的目标:物质上,比如今年拿2000元月薪,那么明年希望能拿到多少?不要想能加薪就加,不能加就认了,而不知道去想办法,去努力。精神上想成为什么样的人?也要有个目标。

  其次,要有成熟稳定的价值观系统,比如早晨很累想睡个懒觉,觉得舒服是最重要的,但等到看到同事涨了工资,心里就不爽了,怪自己“命不好”,想跳槽,这样价值判断标准随意变动,始终都是让外界主宰着自己的行为与情绪,而不去想主宰自己。这是典型的忘记自己的需要,只想逃避压力的行为。要明确自己喜欢的生活状态,明确怎样的价值观才能保证自己有这样的生活状态。

  要拥有有价值的生活方式。对自己有个心理暗示:我是什么样的,我应该怎么样,然后制订时间管理表,几点做什么,接着进行行为修炼,怎么做,什么时候独立判断,什么时候合作、行动,然后使之成为自己的习惯。

  最后,用英国哲学家培根的一句话作为结束:完全放任与完全拿起,都是一种迷信。青年人面对职业竞争同样要有科学精神。

  (本报综合报道)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