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0010版:今日关注
3  4  
PDF 版
· 水稻减“肥”:农业增产新观念
· 山东:用肥不当 “减掉”10个产粮大县
· “高投入高产出” 旧耕作观念亟待更新
· 给水稻减点“肥” 不仅不减产还能增产
· 过度施肥 造成严重“环境危机”
· 推广新技术 将带来发展与环境“多赢”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6年5月10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推广新技术 将带来发展与环境“多赢”
  通过三年的项目实施,胡瑞法研究员认识到,要推广水稻氮肥实地管理技术,仅靠科技人员是远远不够的。在中国这样一个水稻生产大国,水稻生产中氮肥使用问题的解决,可能不得不依靠国家强制性措施。

  近年来,我国基层农业技术推广队伍出现了新情况。农业技术推广队伍从过去的辉煌到后来的削弱,再到如今一些地方的自谋生路,一些农业技术推广人员与化肥、农药的经销紧密挂钩,使得技术推广人员无法避开商业利益的驱使,真正从事自己的本职工作。另外,农业技术推广人员需要改变过去“多施肥多收成”的老观念,更新知识,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我国已很少在栽培技术研究上有大的投入,农业技术研究目标盯在了育种上,使得栽培等一些应用技术研究日渐萎缩。许多农民得不到技术培训,仅靠种子变换、增加施肥量等手段增产。而对氮肥使用对环境的影响问题,很少有人考虑。

  水稻氮肥实地管理技术的实验证明,减少氮肥使用量不仅不会影响水稻产量,还会带来诸如减少环境污染、增加农民收入、提高人们特别是农民的环境意识等一系列的好处,这不能不说是多赢的结局,也是对我国农业技术推广工作最大的挑战。    

  (据《光明日报》)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