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杭州5月8日讯(记者 刘慧) 今年,是昆剧《十五贯》晋京演出50周年,也是昆剧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命名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5周年。今天,记者从省文化厅获悉,曾以“一出戏救活了一个剧种”而在中国戏剧史上留下深刻影响的《十五贯》,应全国政协的邀请再次晋京,将于5月18日晚在全国政协礼堂上演。
昆剧,是我国现存最古老的剧种之一,浙江作为昆剧艺术起源、兴盛、发展的重要区域之一,在新中国成立后的1956年成立了,浙江昆剧团,并把传统名剧《双熊梦》改编成了《十五贯》。
1956年4月,著名昆剧表演艺术大师周传瑛、王传淞、朱国梁率剧团晋京演出《十五贯》。从4月1日至5月16日,演出47场,观众达7万余人,北京一时出现了“满城争说《十五贯》的盛况。在随后的10年,《十五贯》在全国巡演上千场,还被拍成了电影,在更大范围内流传。
记者获悉,为使《十五贯》再度晋京演出成功,这次复排的艺术风格尽可能保持“原汁原味”。道具和布景都没有变化,只是演出时间从3个小时缩短到2个小时。团里“世、盛、秀、万”四代演员同台表演,力求以最佳的阵容展示最好的艺术风采:王传淞之子、68岁的王世瑶子承父业,演“娄阿鼠”;50年前参加过晋京演出的张世铮担任周忱一角;周传瑛弟子陶伟明出演况钟,周传瑛之子周世琮担任复排导演。
复排的昆剧《十五贯》9日晚将在杭州胜利剧院上演;“纪念昆剧《十五贯》晋京演出50周年学术研讨会”10日将在杭州举行,来自海内外的专家学者将就《十五贯》艺术成就在中国昆剧史上的地位与贡献,21世纪中国昆剧传承、保护和发展的模式与方向等论题展开研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