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0006版:文教科卫新闻
3  4  
PDF 版
· 2006超级女声 杭州唱区赛事启动
· 在感动中为家祝福
· 妈妈,您别太累了 (节选) 作者:叶惠
· 母爱装在口袋里
· 杭州教育部门苦觅免费声讯电话
· 母亲 那盏灯最亮
· 体育科普互动展让市民乐在其中
· 八十余年前,爱因斯坦在上海
· 爸爸、妈妈,我已经十岁了 (节选) 作者:钱丰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6年4月28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海外来鸿牵出一段往事
八十余年前,爱因斯坦在上海
  文汇报供本报专稿 上个世纪二三十年代,上海不仅是远东最繁华的经济大都会,也是许多国际科学文化精英的向往之地。最近,一封海外来鸿再次牵出世界著名科学家爱因斯坦当年在上海的一段往事。

  亚洲之行两度抵沪

  这封海外来鸿是德国前曼海姆市常务副市长艾格尔博士,委托前中国驻德国大使梅兆荣,转交给上海市新闻办公室主任宋超先生的。

  艾格尔博士在信中说:“1922年10月7日,爱因斯坦偕夫人从法国马赛乘日本船‘KitanoMars’(‘北野丸’号)出发进行一次亚洲旅行并于1922年11月9日抵达香港。之后他沿着中国海岸航行至上海,在船上他收到了瑞典科学院的电报,通知他已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

  依照中科院研究员戴念祖先生的指导,记者草绘了一张爱因斯坦在上海的行程图:

  1922年11月13日上午,爱因斯坦乘日本船“北野丸”号到达上海汇山码头,在“一品香”餐厅午宴。饭后到“小世界”听昆曲,接着游赏了城隍庙、豫园和南京路等主要街道。晚上,中国文化教育界在画家、书法家王震家里设宴招待爱因斯坦夫妇。上海大学校长于右任等作陪。晚9时离开。凌晨乘原船往日本。虽然爱翁路过上海时间很短,但是意义非凡。因为上海将他与1921年度的诺贝尔物理学奖联在了一起。

  日本返欧途中,爱因斯坦于12月31日上午再次到达上海。入住礼查饭店,后转入旅沪犹太人家中。于次日——1923年1月1日下午3时应上海犹太青年会和学术研究会邀请,在福州路17号公共租界工部局礼堂讲演相对论。1月2日11时乘“榛名丸”号邮船离开。

  支持中国抗日战争

  艾格尔博士透露:爱因斯坦不仅是20世纪最伟大的科学家,而且是具有卓越政治理念的思想家。在纳粹统治的黑暗年代,他毅然与法西斯进行了坚决的抗争。他在科学领域的非凡创造,为维护世界和平的不懈努力,都给我们留下了巨大的精神财富。上世纪三十年代的上海,用充满勇气的怀抱容下了自各地逃亡至此的犹太难民们,身为犹太人的爱因斯坦为此深深感念——当年,他从这片土地上对于这个遥远古老的民族有了最初最直观的认识,很多年后,这方土地的宽容和勇气再一次打动了他。这就是为什么1938年远在美国的他,在大洋的那边发出倡议支持中国的抗日战争。为了让中国人民早日渡过抗战难关,他更是在美国两千个城镇发动援华捐款。1922年的两次匆忙路过之后,中国成了爱因斯坦后半生常常惦念的所在。就这一点而言,不仅欧美人要记住爱因斯坦,与爱因斯坦有过一段“因缘”的上海市也应该纪念他。

  世界文化精英都曾访沪

  艾格尔博士还说,回顾爱因斯坦的上海之行还有一层意义,那就是告诉世界:昨天的上海即是一个国际名人荟萃的码头,今天的上海则是海纳百川的地方,那么明天的上海就必将是一个更加开放的国际大都市。他建议在上海的报纸上报道爱因斯坦这位伟大的科学家和上海的这段缘分。

  实际上,爱因斯坦访问上海并不是一个孤例。在上个世纪二三十年代,一批世界级科学文化精英如泰戈尔、萧伯纳、基希、罗素、杜威、爱罗先珂等也相继访问上海,不仅给上海遗留了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也传下了一段段中外科学文化交流的佳话。

  回首这段往事,上海市旅委主任道书明说,探寻爱因斯坦等科学文化名人与上海的故事,把爱因斯坦、罗素和萧伯纳这些大师们在上海走过看过的地方设计成游程图,相信会吸引很多人,让市民和游客更好地感受上海。此外,挖掘上海优秀的文化历史遗存,对于整个城市的精神文化建设十分必要,相当及时。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