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0008版:政治与社会新闻
3  4  
PDF 版
· 劳模精神 历久弥新
· 新型弓弩 百步穿杨
· 弹性工作制不能“弹”掉加班费
· 宁波将引进 近3万江西“蓝领”
· 绍兴企业组团 赴徐州招技工
· 在家门口上“老年大学”
· “35”错成“53”,误存50万
· 业主维权亟待法律保障
· “没有郑灯娒,就没有这条路”
· “蓝盾”集中行动 交警整治“双超”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下一篇4  
2006年4月28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劳模精神 历久弥新
海盐一百四十七位劳模事迹成为“乡土教材”
  本报海盐4月27日电 (县报道组 黄擎 记者 张帆) 跨越半个多世纪的147位劳模,犹如147颗充满魅力的明星,深深吸引了海盐广大干部职工的目光。今天,历时近1年精心编撰的《海盐劳模》一书在“五一”前夕赶印完毕,成为大家争相阅读的“乡土教材”。

  翻开一本本散发着油墨清香、图文并茂的《海盐劳模》,一个个鲜活的劳模形象穿越岁月展现在读者面前:一把剪刀剪开中国城镇企业改革帷幕的步鑫生、挽回5000多位血吸虫病人生命的白衣战士姚德云、一生与车床为伴的技术革新能手周嘉昆……

  “时代在进步,但劳模精神永远不会过时。把这么多身边劳模的感人事迹集结成册,有利于在全社会进一步弘扬艰苦奋斗、无私奉献、勇于创新的劳模精神,营造以学习劳模为荣的社会氛围。”海盐县总工会主席干海明说。

  “每一次采访对我们都是一种震撼,深切感到挖掘劳模精神意义的重大。”参与编撰该书的海盐总工会干部屠尧璋说。据悉,从去年9月起,海盐县总工会、县劳模评选管理委员会和县劳模协会就组织人员深入企业,奔赴乡村收集资料积极采写。全书共16万余字,囊括了全县各行各业从1951年以来的各级劳模147人。

  劳模精神深深感染着海盐干部职工。“这些劳模是值得我们珍藏和学习的一笔宝贵精神财富。”乡镇机关干部小李说。“现在不少年轻人以追各种各样的‘明星’为荣,看了这本书,我认识到什么样的人才是时代的栋梁,才是真正的‘明星’。”外来务工人员朱民田告诉笔者。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