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0005版:经济新闻
3  4  
PDF 版
· 浙江农产品:“坎”前如何迈步
· 招行出招优化午间服务
· 每平方米800元 杭州市区“买”套房
· 慈溪五农民 自费赶集“菜博会”
· 安吉工艺扇 “扇”进北京奥运
· “黄金周”促销大战提前引爆
· “水上巴士” 五一开往塘栖
· 我国将取消 境外投资用汇规模限制
· 牛奶变味:“后冷链”断在哪
· “水泥之乡”拆除最后一座机立窑
· 嵊州百家企业 赴京招贤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6年4月28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牛奶变味:“后冷链”断在哪
——鲜奶保鲜两大薄弱环节令人担忧
  你也许每天都喝鲜牛奶和酸奶,但你也许不知道:从牛奶灌装封口的那一刻起,就有一条“后冷链”全程“护航”,保证将新鲜的奶制品安全送到你的手上;而一旦中断超过了一定时间,产品就会开始变质。

  “后冷链”脆弱,是奶制品安全管理中最突出的问题。去年7月,上海市奶业行业协会出台了一部关于巴氏杀菌奶“后冷链”操作规范的行业自律标准,试行期为一年。

  然而,记者通过观察发现,在实际操作中,这条“后冷链”常常面临中断的危险。有时,它断在超市门口;有时,就断在你我手中。

  超市:

  牛奶抵门口 冷柜还未开

  按照“后冷链”的操作规范,为了保证巴氏杀菌奶的质量,商场或超市应该在此类奶制品运抵后一小时之内将其收入冷库。

  然而,据奶业行业协会人士介绍,常常是厂家一大早将货品运到,超市的冷柜还没开启。成箱需要低温保鲜的奶制品只能“站”在外面,有时要等上几小时。除此之外,将原本应该冷藏放置的奶制品拿到常温下进行促销,在不少超市、卖场都司空见惯。

  明知这种做法会影响奶制品的品质,奶业行业协会却无计可施。协会有关人士表示,因为操作规范只是一部行业自律标准,很多超市、卖场拒绝按此规范进行承诺,协会也奈何不得。

  消费者:

  买完奶锻炼 到家过半天

  很多消费者也许没有意识到,自己也是这条“后冷链”中的关键一环。从超市的冷柜到家中的冰箱,这中间的时间应该越短越好。

  有些市民在超市买了鲜牛奶或酸奶之后,又去别的柜台逛上一大圈,回家路上再做做锻炼,如此这般,奶制品的品质会大打折扣。

  此外,有关人士提醒,在家中订奶的市民应该在每天7点以前取奶饮用,或立即将奶放入冰箱冷藏,这样才能保证“后冷链”不中断。            (据文汇报)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