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0016版:温州资讯
3  4  
PDF 版
· 难忘百日会战
· 历史性的一天
· 半岛三次炮响
· 温州人的梦想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2006年4月28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温州人的梦想
  梦,不是现实。梦,可以变成现实。

  半岛工程,就是这样一个千年之梦。

  这个梦,是12万洞头人天堑变通途的梦,也是770万温州人的洋洋东方大港之梦。

  洞头岛距温州33海里,由103个岛屿259个礁矶组成,像一串闪亮的珍珠,镶嵌在瓯江口外的东海万顷碧波上。据温州市志记载,洞头在唐时已建置区划,说明在唐之前岛上就已有人居住。经过几百年的开发,洞头已经成了祖国东南沿海的一个宝岛。一本《海岛女民兵》的小说,一部《海霞》的电影,更是使洞头名闻海内外。

  这里,渔场开阔,鱼虾丰饶,是浙江的第二大渔场;

  这里,水深岸长,港址众多,是建设深水良港的理想海域;

  这里,礁奇滩美,气候宜人,是世人旅游度假的上佳去处,人称中国东南的“夏威夷”。

  宝岛宝岛,千百年来,宝是稀罕之宝,岛也依然是一个“岛”。“开门见海,出门靠船,死(水)路一条”。33海里的万顷汪洋,俨然如一道无情的天堑,隔断了洞头与温州的直接通道,成了社会和经济发展的拦路虎,拦了洞头人整整1000年,拦到了20世纪,拦到了21世纪。

  洞头,缺乏外出陆路大通道;

  洞头,缺乏生活生产的用水;

  洞头,缺电;

  洞头,缺……

  洞头人不由地想,老人在想,小孩也在想,如果能有一天,洞头不再是岛,出门不再是坐船,那该多好啊!

  日复一日,月复一月,年复一年。想啊,想啊,一代人过去了,又一代人过去了,一个世纪过去了,又一个世纪过去了。脑海中的梦,依然还是一个梦。

  如果说洞头人千百年来有一个梦,出岛不再坐船的梦,那么,温州人也有一个梦,温州港何时能变成东方大港的梦。

  熟悉历史的人都知道,温州港在战国时期就已具港口雏形,在东晋时温州港址基本确立。在鸦片战争之后,又成了向西方列强开放的通商口岸。20世纪初,孙中山先生在其有名的《建国方略》中,就指出温州应该建设一个大港,并明确说温州港的条件比宁波好。可是直到20世纪末,尽管做温州大港之梦的不乏其人,但温州港却一直没有成为大港,发展没有人们想像的那么快,而是远远落后于其他港口。宁波港早已从河港变成海港,从几百万吨级的小港成为超亿吨级的大港了,温州港却依然还是囿缩在瓯江里,依然还是一个非干线的河港。

  最为让人担心的,是温州港现有的泊位和航道。尽管码头从当年的朔门东移,移到了状元,移到了七里,但仍然只有几个万吨级的泊位,仍然还需要候潮才能进港。而宁波北仑,早已有多个10万吨级泊位,以及30万吨级的泊位。

  翻开早几年前出版的中国地图,人们可以发现在祖国的东南沿海,从上海的黄浦港到广州的黄埔港,绵长900多海里海岸线的中间位置,就恰恰缺了一个大港口。如今虽然北有靠近上海的宁波港,南有靠近香港的厦门港,但在中间的位置,仍然缺一个主枢纽港。而温州,正处在一个最宜中的位置,正处在最应成为大港的位置。

  应该成为大港却没有成为大港,温州港到底怎么了,虽然也在说要做大,年年也在长,但怎么就长不大呢?

  近一个世纪以来,一代又一代温州人,在想,在盼——

  温州,能成为一个大港吗?温州港,能走出瓯江吗?

  温州,在什么时候,在什么地方,能够建设一个真正的大港,能够成为一个真正的大港呢?

3上一篇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