岛屿变半岛,天堑架通途,沧海成桑田。随着温州半岛工程一期工程即将建成通车,750万温州人民期盼已久的“东海时代”,从构想逼近现实。
半岛工程通车后,温州城市格局如何在东拓中变迁?瓯江口区域扮演了什么样的角色?温州发展的新动力如何迸发?近日,记者走访了温州市委书记王建满。
王建满对记者说,半岛工程一期建成通车,将结束千百年来洞头与大陆隔海相望的历史,进入一个新的发展时代。这个时代属于温州,也属于洞头。洞头将由此改写历史、改画版图。连岛大道是一条交通大道、旅游大道,更是一条发展大道、腾飞大道、希望大道。
当记者问及他此时此刻的感受,王建满说:“我首先是高兴。陆岛相连,我为洞头12万人民群众能走出岛屿,共享温州都市的现代文明而高兴。其次是感激。30年前的构想,10多年时间的实施。历届温州市委、市政府一直为实现这个宏伟构想而不懈努力,一大批建设者为之尽力奉献。这种持之以恒的奋斗,奠定了今天的基础,构筑了今天的格局。温州人民感激他们。最后感到的是责任。温州能否抓住这个历史性机遇,加快温州城市建设和发展,不断提升城市与区域的整体竞争力,我深感责任重大。”
那么,如何看待半岛工程通车给温州城市发展格局带来的变化呢?
“半岛工程通车,改变了温州版图,必将有力推动温州城市的发展。”王建满说,温州正努力把握半岛工程一期建成这个重要契机,精心谋划瓯江口区域的开发和建设,努力使之成为今后温州中心城市东移的拓展区、高层次产业的集聚区和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从而推动温州城市发展真正由“瓯江时代”向“东海时代”跨越。
如今,温州正按照“拉框架、强功能、提档次、优环境”的思路,加快实施事关长远发展的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加快构筑立体化综合交通体系和半小时都市交通圈,加快建设对外交通通道、对外信息交流通道、对外要素对流通道,促进中心城市由“生产型向服务型转变、商贸型向商务型转变、通道型向枢纽型转变”,不断增强中心城市的承载力、集聚力和辐射力。
提及瓯江口区域建设对构建“实力温州”的重大意义,王建满指出,这是一个千载难逢的历史性机遇,我们要切实承担起历史赋予的重大责任,千方百计抓住并用好这个大好机遇。
他说,这是一个经济腾飞的好机遇。温州城市提升实力,潜力在城市东移。半岛工程建成后,将真正实现温州城市由滨江城市向滨海城市迈进。温州市将推进洞头与市区“规划共绘、交通共建、产业共兴、优势共享”,促进洞头实现“海岛经济向半岛经济跨越、渔业经济向海洋经济跨越、渔村格局向城市格局跨越”。
这是一个城市拓展的好机遇,可以拉开城市框架,发挥港口优势,完善交通体系,改变区位条件。深水港、温福铁路、绕城高速、甬台温高速复线、疏港高速公路和进港铁路等重大交通设施的规划建设,将大大改变温州现有的交通格局。放开视野,不难发现,温州的大交通建设,正改变着温州原有的区位劣势。不久后的温州,将成为中国东部沿海大通道上的一个区域性交通枢纽城市,串起长三角城市群、海峡两岸经济区和珠三角城市群。
这是一个提升实力的好机遇。温州将积极发展半岛经济,向大海要资源,向大海要空间,向大海要产业。瓯江口区域的建设,可以通过围海造地,有力缓解温州的土地制约问题。同时,可以拓展与提升温州的产业格局。目前已规划的大小门岛、状元岙港区、乐清湾港区、苍南芦浦等3大临港产业基地,有3个在瓯江口区域。临港型产业、海洋高新技术产业、海岛休闲旅游业、船舶修造、现代物流等产业,都将在瓯江口区域得到迅速发展。
步入“东海时代”的温州,会让经济格局发生怎样的变化?王建满对记者说,如今的温州,正处于经济结构加快转型的关键时期。能否实现温州产业的“腾笼换鸟”,能否让“温州制造”再创新优势,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两个方面:
一是城市硬件设施的完善。温州正在深入实施“百项千亿”工程,加快建设温州大都市的基础设施。“海陆空”的全面建设,将有利于创造温州的区位新优势;围海造地的提速,将有利于拓展温州的城市发展空间;临港产业的培育与发展,将有利于调整提升温州的产业结构。
二是发展战略上的调整。温州正在深入实施招商引资“一号工程”和工业发展“12345工程”,使温州制造业能在“以民引外、民外合璧”的创新道路上做大做强,使温州本土经济能在资本双向对流中壮大提升。招商引资所带来的效应已非常明显,今年一季度,全市合同利用外资、实际利用外资、实际利用内资分别比上年同期增长612%、365%和425%,增幅位居全省第一,创下历史新高。这些数字的背后,是一大批民营企业通过“民外合璧”走出了一条加速壮大的新路子。
总之,步入“东海时代”的温州,正通过大交通、大都市、大产业的构建,推进城市与区域的大发展。